社会保障兜起脱贫底线 ——“精准扶贫河南攻坚”系列综述之四

14.08.2016  17:35

  脱贫任务早已明确,各项扶贫举措逐渐细化。但对于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居民,该怎么办?“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中央的扶贫攻坚政策早已指明了方向。我省也提出了“转、扶、搬、保、救”五字方针,其中的“”,就是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让困难群众一起脱贫

  在全省脱贫攻坚第一次推进会上,省委书记谢伏瞻说,要突出社会保障。推动教育保障脱贫,决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合理布局学校建设,多建设一些乡村寄宿学校,确保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到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推动医疗保障脱贫,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要推进住房保障脱贫和基本养老保障脱贫,切实兜好民生保障底线。

  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靠自身的条件没有脱贫可能性的贫困人口,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这已经是全省上下的共识。

  省政府研究室调查后认为,我省农村已初步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新农合、基本养老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广覆盖、多层次、兜底式的社会保障体系。

   低保线脱贫线无缝衔接

  去年,全省享受城乡低保补助的群众有505.73万人,累计支出资金超过67亿元。但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和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分由两个系统管理,即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其生活水平也未必达到贫困底线。我省提出,各地要精确测算农村低保标准,加强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逐步实现“农村低保标准线”和“扶贫线”两线衔接统一。

  社会保障网络与脱贫工作紧密对接之后,就可以让原有各种社会保障覆盖的人群,生活水平都能在贫困线之上。

   加密保障网助力精准脱贫

  对于精准扶贫工作,我省计划出台五个方案,其中就有“社会保障脱贫实施方案”。从中可以看出,我省脱贫攻坚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织得更密,而且制度设计着眼更为长远、考虑更为全面。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截至2015年底,我省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48.94万人,年人均标准为2868元。“这项制度解决了农村最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省政府研究室在一份报告中说。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2015年底,全省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7.4%,养老保险已成为60岁以上群众特别是农村贫困老年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收入来源。

  脱贫要着眼下一代,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扶贫是农村贫困人口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为保障教育公平,2015年我省安排各项资助经费94.88亿元,资助学生3956.7万人次。

  调查发现,因病返贫约占贫困居民的40%。实施方案要求,对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予以政策倾斜,尽快推广建立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刚性制度需灵活的社会援助来补充。实施方案透露,我省将探索实行政府出资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购买大病补充保险、灾害保险、农业保险。脱贫攻坚的号角已吹响,社会保障的大网正完善,贫困家庭未来的生活一定充满希望。(记者 高长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