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新拐点,工具+社交或成突围捷径

25.03.2016  15:59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机市场,智能手机用户规模达6.01亿人,庞大的用户基础推动了移动应用的飞速发展,移动应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移动应用研究公司AppAnnie预计,2016年,中国应用营收将达到118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最大单一应用市场,移动应用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统计数字告诉我们,一切并非如此简单。当前市面上的移动应用大致可以划分为“工具”、“游戏”、“电商”、“社交”、“O2O服务”五个大类,大部分应用三个月未使用就会被删除,更有超过15%的应用在一周内就遭到移除,且每人一周平均只使用九个应用。移动应用的生命周期通常为10个月,死亡率高达85%,仅剩的15%也普遍难以实现盈利。那么,排除拥有明确生存模式的游戏和电商,让我们从工具、O2O服务和社交三类应用的特性和现状入手,来探寻移动社交生存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工具类应用:用户忠诚度低、流失快

    作为智能手机应用里最早出现的应用,工具类应用因开发难度低、使用频次高、能快速吸引用户等特征早早就遍地开花,备受开发者青睐。但也正因为开发门槛低,工具类应用的竞争格外激烈。同时由于工具类应用用户粘性差,用户流失速度快,它的可替代性是所有应用类别里最强的。用户对工具类应用没有任何归属感,一旦出现功能更全面、更新颖的应用,旧应用将迅速被抛弃。

    这也导致了工具类应用虽坐拥大量用户和海量数据,却难以充分利用流量变现。不同于欧美市场的收费模式,国内工具类应用从未对收费安装心存幻想,大多通过扩展基础功能周边增值服务取得盈利。然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中国的互联网以免费起家,用户对收费这件事本能的抵触,更何况竞争如此激烈,免费应用大把,工具类应用想在生存的基础上求得进一步发展,难度巨大。

    O2O服务类应用:资金依赖性强,BAT垄断

    无论是综合或者垂直,O2O服务类应用本质上是利用资源配置达成用户需求的服务平台,最大化的利用闲置资源,给用户和商家带来方便,让资源交换变得更有效率。而O2O服务类应用获取用户的方式往往非常简单粗暴:撒钱,撒出一片天地。

    大部分O2O服务类应用长期以来依靠VC投资,采取大面积免费和补贴的方式以求迅速扩展市场,培养用户习惯。然而当用户消费习惯已经建立起来的现在,持续的补贴带来的是同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O2O企业想要维持长效发展,要么投靠巨头,要么走向合并。现今覆盖率前30名的高频O2O应用中,BAT系的应用占比一半以上,巨头们资金上的优势非常明显,细分领域中一旦有巨头介入,其他企业就都成了陪读的书童。

    社交应用:用户导流成本高、粘性强

    研究表明66%的用户都在使用社交应用,而且使用时间远超其他应用,是用户忠诚度最高、粘性最强的应用类型。社交应用通过用户个人关系链的导入和新关系链的创造,一度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信息传播渠道,这使得社交应用的前景看似无限光明,吸引了众多淘金者。

    用户规模是移动社交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突破口。对于社交应用而言,用户是最大的筹码,用户量和完善用户数据库的建立成为社交应用能否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社交类应用是最难获取用户的,它匹配效率最低、用户数据难以沉淀,导流的成本却最高。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交软件所立足的需求并非用户真实的迫切需求,是依靠大量数据调研和用户行为而揣测判定的虚拟需求。社交应用想要推广只能靠狂轰滥炸式的宣传和大量资本掏钱买用户。但用户社交行为本身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收益,花钱买来、费心留住的用户却无法创造等量的价值。调查研究显示,社交类应用的死亡率高达35%,大批的创业者乘兴而来,血本无归。成本与收益间的高杠杆让小马哥都哭喊着微信提现必须收费。

    工具+社交或成突围捷径

    互联网+战略提出了利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跨界融合,从而促进传统行业的发展。这也为社交应用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工具类应用针对于用户的具体化需求,可以快速带来用户,但却面临着用户快速流失以及产品同质化的威胁。而社交类应用拥有最强的用户忠诚度,却在探索用户需求、用户导流方面伤透脑筋。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尝试通过把社交与工具进行功能融合,用工具的思路做社交,从而使二者焕发新的活力。

    工具的核心是解决用户需求,而社交的核心在于提升内容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从而吸引用户形成长效关系链。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尝试,让工具类应用中的需求满足成为社交的直接内容和目的。使社交变为提出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过程,让社交应用去适应更多、更复杂的需求场景,让其拥有更加实际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功能,取得精准化用户数据的同时更迅速的转换和沉淀用户关系。不以社交为目的,却让社交本身成为一种万能工具从而触发社交行为。全方位解决用户的沟通、分享、生活、娱乐等方面需求,打造真正“有效率”的品质社交。

    以用户需求为内容,社交与工具结合,通过工具的特性快速积累用户,利用社交的特性维持用户粘性,在降低社交应用的用户引入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应用的打开率,利用更丰富的用户数据描绘出更精准的客户画像,积累和整合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或许是移动社交应用开发者突破现有屏障、取得进一步发展的最佳方式。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