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区域与国别研究研讨会举行
1月12日,河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区域与国别研究研讨会在金明校区中州颐和酒店举行,会议由河南大学、河南省历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以色列研究中心、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君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利君,中国南亚学会原会长、著名南亚问题专家孙士海,著名中东问题专家王铁铮,人民日报社前驻纽约联合国分社和印尼分社社长席来旺,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河南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徐恒振,以及相关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等共计100余人出席会议。历史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张礼刚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展龙宣读了河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成立文件。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岳、孙君健、张倩红、徐恒振共同为河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揭牌。
孙君健在致辞中向与会者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河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在古代,中原大地就是“丝绸之路”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商品贸易枢纽。在新时期,河南则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省份。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国家也明确希望河南能借助“一带一路”更好更快的发展。2016年9月,河南自贸区获得批准,总规模达1000亿元的河南省首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基金正式设立。现在,河南已建有通往欧洲的陆地丝绸之路(中欧班列)和空中“丝绸之路”(卢森堡),并正在通过跨境贸易,构建网上“丝绸之路”。随着不断融入“一带一路”和进一步对外开放,河南需要构建高水平的智库来提供智力支持。
孙君健表示,河南大学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学术传承。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河南大学历史系就建有欧美研究室和日本研究中心,地理系建有大洋洲地理研究室(澳洲研究中心)。2002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建立了以色列研究中心。2005年,政治学系创设国际问题研究所。在欧美研究、以色列-中东研究、日本研究、澳大利亚研究、南亚研究等领域,河南大学出版了《国际关系史》、《英国史》、《以色列史》等一批标志性的学术成果。最近,河南大学又成立了“希腊文明研究中心”和中国—哈萨克斯坦环境变化与人类文明联合研究中心,进一步拓展了研究领域。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政策咨询等方面成绩显著,从2015—2018年连续四年出版《以色列发展报告》,为中以学术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4月,河南大学成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和核心成员,是河南唯一一所入选高校。2010年以来,河南大学先后承担与“区域与国别研究”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项、省部级项目15项,出版专著、译著和咨询报告近30部,发表相关主题的学术论文100余篇。
孙君健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河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的目标、定位和组织构架。他表示要将研究院建成跨学科、综合性、创新型学术机构和高端智库,服务于国家战略、地方建设和学校发展。研究院设有学术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五个研究中心,分别是以色列研究中心、亚太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和河南发展研究中心。
学术研讨会期间,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岳,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副院长杨阳先后主持了相关研讨。共有30余位专家学者就有关专题作了学术报告,内容涵盖区域与国别研究、“一带一路”和相关学科发展等。期间,与会专家还对河南大学在未来如何建设区域和国别研究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次会议的召开,对河南大学整合多学科和跨学科资源,推进区域和国别研究工作的全面和深入开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今后,河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将进一步完善组织和机制建设,强化管理和协同创新,致力于产出代表性研究成果、打造学术品牌并提升在全国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