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区:转型发展巧打“生态牌”

16.06.2014  12:08
      平顶山市石龙区新添了一个好去处——花果山。这座山曾经是堆满垃圾、煤灰的荒山野岭,通过该区“四山四水”生态经济项目治理,现已变成了森林公园。

      6月12日上午,60岁的三峡移民郑光月在花果山上锻炼身体。她说:“2001年搬到石龙区时,到处是废弃的煤场,晴天扬灰路、雨天泥糊涂,门都不敢出。现在,环境好了,生活好了,我们彻底安下了心、扎下了根。”

      郑光月不知道,当时的石龙区绿化率不到1%,森林覆盖率不足5%。后来区里坚持10年实施8大工程,即城区绿化、森林公园建设、道路绿化、城市防护林建设、生态文明村建设、生态廊道修复、荒山造林、矿区植被修复工程,石龙变了样。

      郑光月认为,花果山的变化和家喻户晓的8大工程“密不可分”。

      “石龙区是资源枯竭型城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我们选择的突破口是建设生态文明,做好绿色发展。”石龙区区委书记赵军说。

      为此,石龙区每年拿出高于一般财政预算支出1%以上的资金支持植树造林,同时还对群众种树以高于国家标准连补七年。该区每年新植树木10万株,先后在郊区建起了沙石岭、龙丰山庄等8大林下养殖基地,在城区建起了“四山四水”生态圈。如今,全区村村建起了生态园,并以生态廊道为辐射,点线相连,构筑起绿色网格。

      数据显示,该区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的不足15%增加到现在的32.5%,全区荒山、河道、路网绿化率达95%以上,荒山承包绿化率达100%,城市绿化率达45%。

      植树、引水,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石龙区通过龙兴寺引水、引昭入石、南水北调石龙区供水项目等5大引水工程,彻底解决了用水瓶颈;通过建设多个绿色小区,异地搬迁安置塌陷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农民,使80%的农村人口移到中心城区。

      发展循环经济,结合“煤—洗—焦—电”产业链展开招商选资。已建的焦化、陶瓷、水泥等企业之间,实现了水、蒸气、煤气、电的循环利用,“吃干榨净”、节能减耗有力改变了石龙区的生态环境。

      去年4月份,石龙区被确定为全国五个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试点城区之一。以此为契机,石龙区把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试点工作结合在一起,全力实施以“生态化”为总揽的“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统筹发展,到目前为止,该区开工和在建的重点项目达到39个,力争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生态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