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着力补齐短板 力促教育均衡 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

19.09.2019  11:52

  今年以来,濮阳市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总体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统筹谋划,守正创新,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教育系统呈现勇于担当抓落实、争先进位谋出彩的良好局面。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科学谋划全市教育事业发展

  

  在深入学习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基础上,科学谋划提出指导今后一段时期该市教育事业发展的“122371”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根本”──立德树人;聚焦“两个提升”──提升办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建强“两支队伍”──建强教师队伍、建强干部队伍;突出“三个着力”──着力抓好校园安全、着力推动均衡发展、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实施“七大工程”──局长突破工程、校长亮点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班主任能力提升工程、名师名家培育工程、名校长培育工程、优质学校打造工程;实现“一个目标”──提升人民群众对该市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二、完善规划,补齐短板,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完善“两类”学校建设规划。 修订完善《“十三五”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改善计划,2019—2022年,该市规划建设乡镇寄宿制学校155所,新增建筑面积55.5万平方米,规划投资14.3亿元,新增寄宿生约5.5万人;乡村小规模学校共计划新增校舍面积15.2万平方米、新增仪器设备值1.7亿元,总投资6.1亿元。 加快推进教育民生实事项目建设。 建立项目手续“联审联批”“一站式审批”机制,与各县区签订学校建设目标责任书,倒排工期建立工作台账,加大督导通报力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新建改扩建城乡幼儿园33所,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20所,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7所。 全面治理城区大班额。 开展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位摸底调查,摸清空余学位5598个、缺少学位34250个,并分解至各区,强化区级办学责任;实施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组织市中心城区30所强弱校结对签订为期2至3年的联合办学协议。

  

  三、强化保障,促进公平,精准落实教育脱贫攻坚政策

  

   落实教育精准资助政策。 广泛进行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发放《致初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和《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7万余份,安排全市各高中、初中学校为毕业生上一节下一学段资助政策宣传课,及时发放“学生受助情况温馨告知书”。组织精干力量开展春季学期建档立卡学生信息省、市、县三级数据核查和信息比对,并逐村逐户逐校逐人梳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共确定2019年春季学期全市建档立卡学生44938人,发放各类资助资金3440万元。 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 做好“全面改薄”收尾工作,29所项目学校均已实施“一县一策”“一校一案”。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长效机制项目,投资1.36亿元,实施项目64个,消除危房0.3万平方米,新建和加固维修校舍14.7万平方米。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招聘特岗教师680人,招录小学全科教师120人。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濮阳县、范县、台前县被列入2019年“国培计划”实施项目县,濮阳市被列为教育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首批试点市(全省共5个市),申报“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候选人206人,推荐5名乡村青年教师申报河南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均已获批。

  

   四、提振精神,优化作风,全面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以“强素质,转作风,扬正气,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开展学政治、学理论、学典型、学业务、学法治“五学”活动;倡导勤学善思、贴近基层、优良服务、务实重干、严明清正“五种作风”;弘扬昂扬向上、团结奋进、责任担当、敬业奉献“四种正气”;树立牢记使命道德高尚、信念坚定素质高强、潜心问道教书育人、充满活力创新进位“四种形象”。以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为重点,在教育系统制定了“五减四要”要求,明确要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活动、减少各种进校园、减少检查评比,要严肃会风会纪、要严肃请销假制度、要多深入基层、要转变调研作风,切实减轻教师和学校负担,让老师静心教书,让学校安心办学。

  

  (濮阳市教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