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区:新型特色农业花繁果硕

13.05.2014  10:59


      毛堌堆镇引进一期投资6000万元、主打无公害品牌的河南久源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室正在建设,这为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孙 頔 摄

      立夏刚过,麦田里麦浪翻滚,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进入该镇境内,迎面而来的便是一片片现代化蔬菜大棚,连绵的葡萄种植园,规模化的养鸡场、养鹅场……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种植、养殖户们忙碌的身影。

      毛堌堆镇依靠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品牌效应。近年来,该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现了农民收入和当地经济的双增长。

      该镇党委书记孙海涛介绍说,由于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毛堌堆镇很早就敏锐地意识到发展新型特色农业是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镇党委一班人决定采取龙头企业带动、村民共同参与等形式来发展新型特色农业,做活促进农民增收这篇文章。

      实行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老贡庄村村民刘齐海今年60岁了,正在现代化的蔬菜大棚里打工,他说:“我们老两口负责大棚内黄瓜、苦瓜的打杈、采摘等管理,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到年底还有效益奖,划下来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比外出打工还划算,还能照顾家。”该镇十分注重农业产业化发展。他们引进一期投资6000万元、主打无公害品牌的河南久源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占地2000亩,目前占地500亩,已建成全自动化暖棚20座,温棚35座,育苗室正在建设,这为当地农业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现在,我们这采用的是中国第六代先进蔬菜大棚,一年四季,各种蔬菜都能正常生长,通过数据,可以对蔬菜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来自山东省寿光县的技术专家董光辉自豪地说道。为推动大棚现代化建设,河南久源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寿光喜接“娃娃亲”,高薪聘请了2名农技师负责技术指导。该公司总经理邢明峰介绍,蔬菜基地采用鸡粪、猪粪、牛粪等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生产黄瓜、番茄、苦瓜等无公害蔬菜吸引了大批的客户前来订购,每天可售出2万斤蔬菜。蔬菜基地二期80个生态蔬菜大棚建好后,可吸纳周边近300名农民入棚工作,每年可为农民带来经济收入近千万元。此外,周边种菜能手还可以承包大棚,公司负责种苗供应、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葡萄种植是该镇的另外一个重点产业。为推动前张楼群众种植葡萄,毛堌堆镇扶持了一批种植大户,示范种植,以点带面,由于示范的成功,葡萄种植户连年增加,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种植产量也迅速提高。在专业合作社的引导下,同等品质的葡萄,每斤比散户销售的价格高0.2到0.5元不等,切实发挥了合作社规模化销售的作用,增强了市场竞争实力。葡萄种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要我种到我要种的转变。2012年建起了前张楼200亩葡萄示范园、采摘园,亩效益在1万元以上,2013年发展100亩规模种植园。

      政府积极引导,鼓励大学生创业

      33岁的孙长建,2006年毕业于焦作大学,现为毛堌堆镇刘花园村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主任助理。孙长建是个闲不住的人,在担任村官伊始,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在家乡办起养鸡场。

      2011年5月,孙长建利用家里的积蓄和向亲戚借来的钱在家乡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一家全自动、全封闭养鸡场。鸡场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工养殖的传统模式,实现了自动化,具有自动供水、自动投料、自动照明、自动打扫粪便等功能,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养殖的利润率。

      由于前几年鸡蛋的行情不是很好,孙长建一直处于保本状态,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最后坚持了下来。今年,鸡蛋行情才出现转机,目前,他养殖了2万多只鸡,每天都能销售出去1吨多鸡蛋。“不仅让自己富裕起来,我更希望找到一种新模式帮助更多农民养殖户一起致富。”孙长建对记者说。

      多年来,毛堌堆镇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立足农村、干事创业,为他们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先后有多名大学生村官成功创业,并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完善基础设施,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毛堌堆镇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一直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来对待,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群众收入的有效途径来抓,确保了农业生产能力逐年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该镇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依托小麦万亩实验方,大力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种,实验方内小麦全部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播量、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收的“五统一”模式,实行无障碍耕作,万亩实验方建设得到了省、市、区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

      今年镇政府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民主议事、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合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前,360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到时,将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