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省非遗艺术亮相淮阳引热捧

18.03.2016  09:24

山西绛州鼓乐、广西藤县狮舞、浙江越剧、河北吴桥杂技、内蒙古长调呼麦、重庆川江号子、江苏留左大鼓……从3月14日起,周口淮阳羲皇文化广场上成了非物质文化艺术的海洋。

随着一个个世界级、国字号的非遗项目精彩亮相,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文化厅、周口市政府共同主办,省非遗保护中心、周口市文广新局和淮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拉开帷幕,再度点燃了老百姓对非遗文化的热情。

非遗展演之所以连续七届不冷场,不仅证明非遗文化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也从一个侧面证明,非遗不是‘空中楼阁’,只有融入百姓生活,才能更接地气,更容易传承和弘扬。”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刘春晓说。

据了解,此次活动与往届相比,活动时间更为集中,展演内容以12个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表演类项目为主,主要表演形式有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曲艺等,而这些活动与巡游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此次展演活动的另外一大亮点是对30个静态传统工艺(饮食)类非遗项目的集中展示,这一创新吸引了来自全国的热爱美食的人们。你看羲皇文化广场上,人们这边品尝完开封张家七味草果仁酥,又去尝尝道口烧鸡,吃罢凤鸣斋花生糕,再喝一碗武陟油茶。琳琅满目的“非遗小吃”让游客们不仅大饱眼福,也大饱口福。来自郑州的游客徐一振表示,没想到非遗展演不仅好看,而且好吃。原来所谓的非遗文化就在自己身边。

老百姓的话得到了非遗专家的认同。在活动中举办的河南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座谈会上,我省非遗专家纷纷表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要按照中央关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提升保护水平,更重要的是增强传承活力、扩大非遗受众,用活态传承的方式让非遗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让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