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政法系统36项实事件件办到群众心坎上

26.05.2014  11:21

  初夏的中原大地生机盎然。我省政法系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阳光司法”劲吹清新之风。

  鼠标一点,就能在法院官网查到法院地址、交通指南、庭长、审判长,以及办案法官的联系方式。现在,鹤壁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两级法院的审务公开。“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打官司的群众能找到法院的门,能见到办案的人。”5月23日,鹤壁中院一名庭长告诉记者。

  4月23日下午,省委政法委召开全省政法系统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新闻发布会。在会上,省高级人民法院承诺办好12项实事,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分别承诺办好8项实事。办好36项实事,是我省政法系统向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

  开通省高院微博、微信、微视“三微一体”便民互动平台;开展“让当事人把话说完”活动;开展保护农村“三留守”人员合法权益活动……省高院作出12项承诺,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5月15日上午,河南省“送法进农村”活动在禹州市郭连镇寇寨村启动。启动仪式上,检察干警给当地村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法制文艺节目,节目均取材于检察机关办理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真实案例。60岁的村民贺全福称赞“这些节目接地气”。

  今年,省检察院作出8项承诺,开展“送法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是其中的一项。此外还有开展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活动;搭建“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服务群众网络平台;开展打击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活动等。

  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公开承诺8件实事:推行车驾管告知服务、缩短网吧审批时限、加大侵犯财产案件追赃力度、开设高速公路公安综合服务微平台、提供消防业务上门指导服务……每一项承诺,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体现出浓浓的为民情怀。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我省司法行政机关爱民实践服务承诺的项目。在全省108个县(县级市)所有律师事务所均设立法律援助受理点;对老年、残疾等当事人办理公证业务实行预约或上门服务;对涉及残疾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司法鉴定事项减收费用……司法厅作出8项承诺,提升服务能力,注重服务效果,显示了对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众的关爱和帮助。

  36项承诺,36件实事,件件办到了群众心坎上。我省政法机关出实招、办实事,敢于承诺、勇于践诺,体现了我省法治建设工作不断前行的坚实步伐。(记者 谢建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