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91号提案的答复
邓武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食品安全监管,打造安全放心“国人厨房”》的提案收悉。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您的提案,进行了专题学习研究,认为您的提案内容客观中肯,建议切实可行,对促进我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您的提案专门制定了办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时间安排、措施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积极会同省农业厅认真做好提案办理工作。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参与,推进社会共治,是新时期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着力坚持大新闻、大宣传理念,强化食品安全宣传队伍建设和工作机制构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科学消费理念,提升依法维权能力和新闻舆论引导能力。一是加强宣传体系建设。省食药监局组建了新闻宣传专职队伍,出台了加强食品安全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工作思路、方法和措施。近期联合83家中央驻豫新闻单位和省、市主流媒体,成立省食品安全新闻协会,搭建了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平台。组织全系统新闻宣传人员和相关新闻记者开展业务培训,努力提升两类宣传队伍业务素质。二是加大日常宣传力度。围绕重大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任务,省食药监局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召开了多次次新闻发布会,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也累计组织了30多次新闻发布会,及时传递正面声音,主动介绍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举措和开展各项治理整顿的进展及成效。同时,动员各新闻媒体强化日常宣传活动,河南日报率先开设了食品安全专版,民生频道、都市频道、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等各类媒体分别开设了食品、健康等相关栏目或版面。新乡市在新乡电视台和新乡日报分别设置了《食品质量每周报告》专栏和“关注食品安全”栏目;周口市在周口日报开设了《舌尖上的安全》专版;南阳市利用当地电视台《问政面对面》、《聚焦行风》等栏目组织了多期食品安全专项宣传工作。三是利用新媒体拓宽宣传渠道。省食药监局组织专业网络、微博、论坛等新媒体互动平台,邀请有关监管部门、相关专家和网友开展交流活动。大河网、人民网、新华网、党的生活网等新兴媒体纷纷开设食品安全专题栏目,满足群众需求。商丘、鹤壁、新乡等市开通政务微博、微信平台,积极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公众科学健康消费。省农业厅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开展科普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引导消费者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增强辨别假冒伪劣农产品能力。教育生产经营者诚实守信、克己守法。四是加强舆情监测和引导。省食药监局会同省委宣传部与9家新闻媒体建立联动机制,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实施全天候舆情监测制度,及时掌握网络信息,及时分析研判。针对个别媒体存在报道内容失真、夸大事实真相等问题,与主流媒体密切沟通合作,主动发声,疏引导向,解疑释惑,有效控制了舆情发酵和蔓延,维护了全省食品产业形象和声誉。省农业厅重视舆情反映,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建立公众食品安全警(提)示制度,针对不同阶段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公开发布消费提示。如针对近期媒体反映的学校周边“五毛”食品问题,我们举一反三,认真查找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会同省教育厅、住房建设厅、工商局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学校及其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及时发布了“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学生要慎选“辣条”类调味面制小食品、科学选购饮料类产品、做到“两不、两少”、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等,以增强其食品消费安全意识,切实维护中小学生食品消费权益。
下一步,省食药监局将制定具体宣传工作计划和新闻宣传工作五年规划,与省委宣传部对接,针对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制定专项计划,统一宣传口径,明确宣传载体。同时,我们明确要求各地也要把宣传工作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
二、关于深化监管体制改革,健全行政监管体系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改革精神和我省改革决策部署,省级改革任务已较好完成,市、县两级政府都出台了新的食药监局“三定”规定或明确了独立设置食药监局的意见,全省18个省辖市基本上都明确了新的食药监局一把手,组建了新的班子,食品监管大的框架体系初步形成。同时,由于国家体制改革配套政策方面的原因、整个监管体系改革矛盾相互交织的因素,在我省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过程中也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省食药监局正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协调、纠正、解决机构改革过渡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扎实有效运行。3月27日,李克常务副省长在省政府食安委扩大会议上专门强调:这次体制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已经作出明确要求,各市县务必要抓紧落实到位。哪个市县没按要求如期改革到位,出了重大问题,就得严肃追究哪个市县的责任。
今年我们将“加快健全监管机构建设”列入《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工作要点》,在2月2日召开的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朱长青局长明确要求:监管机构建设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要严格按照中央和我省改革要求,参照国家和省局模式,抓紧落实市、县监管机构“三定”规定,及早建成省、市、县三级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行政监管体系。
目前,省编办正会同省食药监局赴全国食品安全体制改革先行省(市)考察调研,并对我省乡(镇)、办事处设置派出机构研究论证,即将出台规定性意见,以实质性推动基层站所设置和监管力量的配备,逐步构建起新的全省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三、关于突出监管重点,建立常态化治理机制
2015年,我省将“加强重点监管,科学防范风险”,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在全省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专题部署,要求全省食品监管部门要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治理和专项整治。一是继续抓好重点食品的专项整治。紧紧围绕重点食品,突出抓好婴幼儿配方乳粉、乳制品、肉制品、白酒、饮料、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食品的专项整治。要求各地结合实际,选择主导行业、特色产业、风险高的食品作为重点,如调味面制品、蜂蜜制品等,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二是继续抓好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开展食品产业集聚区、生产加工示范区等专项整治,清理规范生产经营主体行为。以食品问题多发的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学校及其周边、旅游景区等为重点区域,以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食杂店为重点场所,重点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重大问题由省局挂牌督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努力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三是继续抓好重点问题的专项整治。针对我省食品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省食药监局正在组织全省开展“大清查”专项行动,要求各地广泛动员部署、全面自查自纠,紧紧抓住“两超一非”、食品原料及食品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不落实、标签标识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等共性问题、顽疾问题,开展集中检查治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消除风险隐患。
在常态监管上,省食药监局注重创新监管方式,着力形成长效机制。一是推行网格化、标准化、痕迹化监管。通过实施网格化监督,实现职责网格无缝衔接、治理网格到边到底、工作责任到岗到人、监管对象全面覆盖。标准化监管就是统一检查的程序、内容、方法、标准等要求。痕迹化管理就是要求日常检查时要认真填写监督检查记录,检查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整改落实了没有等都要有记录、签字备查,实现监管“全程留痕”。二是在检查方式上,将注重加大飞行检查的力度,主要采取突击检查、暗访检查、回访检查、延伸检查等方式,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已经制定了《河南省食品安全暗查暗访制度》。更多地采用“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陪同接待,直插基层、直达现场)的方法进行,看到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三是在惩戒方式上,通过行政约谈、通知整改、提交问题单位安全审计报告、设立“曝光台”、公布“黑名单”等多种方式,形成日常监管的威慑力。四是建立了食品安全员(师)制度,明确了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食品安全员(师)的设置原则、职责要求、考核办法、监督管理及相关责任,以切实增强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促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职责,逐步构建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目前,正在组织编印全省食品安全员(师)制度实施方案和培训大纲,选择鹤壁市作为重点地区和生产、流通、餐饮三个领域的部分重点企业试点推行,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普及全省。
省农业厅一是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责任,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将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尽快配齐必要的检验检测、执法取证、样品采集、质量追溯等设施设备。建立完善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完善责任追究制,对监管不力、推诿扯皮、失职渎职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问责。二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标准规程制修订工作。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要求,积极制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不断健全我省农业、畜牧业标准体系。三是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基地建设活动,不断扩大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场建设规模。支持农业、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其开展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加强“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监管。稳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大力培育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强化证后监管,建立退出机制,增强品牌公信力。
四、关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规范,严惩重处违法行为
现有食品安全监管的法规、标准、制度、规范多数还沿用过去分段监管时的老规定,一些制度也不够配套、不够完善,已经成为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工作的硬约束。所以在抓好国家层面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实施的同时,围绕“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的要求,抓紧完善我省食品生产经营监管法规制度体系,是我省的当务之急。
一是把今年作为“制度建设年”,着力建立健全制度。今年以来,在组织开展基层调研,了解掌握全省食品业态底数、安全状况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相继起草了《河南省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河南省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婴幼儿配方食品监督管理办法》、《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等,正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修订了《食品生产许可现场审查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河南省农村小餐饮许可管理办法》、《关于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食品安全员(师)制度的意见》等。随着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的颁布,我们将继续研究起草相配套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员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许可审查细则》、《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实施细则》、基层监管工作指南、操作手册、检查文书等,推动出台《河南省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处置工作管理办法》、《河南省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省农业厅完善食用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对于现行法规制度尚未完全明确的监管职责和监管事项,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避免出现监管漏洞和盲区。加快推进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营监督管理办法》、《食用农产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努力促进我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加强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检工作,及时处置问题产品和风险隐患。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统一安排,省食药监局制定下发了《2015年河南省承担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实施方案》(豫食药监办食生〔2015〕16号),结合河南实际对国抽任务进行了分解。第一批以高风险食品为主,共抽检786批次样品。已依法处置不合格产品报告13件。第二批共抽检6168批次样品。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实施中。目前正在组织实施今年36830个批次省级抽检任务。全省各级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对巡查发现的过期食品、腐败变质食品、伪造仿冒厂名厂址和生产许可食品、标签标识不规范食品,以及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变质原料生产加工的食品和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及相关生产企业,一律依法惩处。省农业厅严格生产源头治理,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出准入制度。按照机构改革新的职能要求,推进食用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努力构建农业、食药等部门间密切配合、无缝衔接机制,严格落实农产品检验和安全信息公示制度,确保农产品合格上市和顺畅流通。严格高毒农药管控,实行定点经营、实名购买等制度。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定时降解农药、有机肥、水产养殖安全投入品。有序推进禁止生产区域划分及产业结构调整。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切断污染物进入农产品生产链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按照“三级检测,四季不断”的要求,加大“菜篮子”和大宗粮油产品监测力度,构建覆盖主要生产基地、涵盖收储运环节的监测网络。对监督抽检不合格农产品,及时组织查处,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三是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和处罚力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拓宽案件线索来源。2014年全省各地共受理处置举报投诉8500余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9万件,案值1.2亿元,移送司法机关402件,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今年以来,持续保持严惩重处高压态势,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从严从重打击,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月25日,省食药监局组织开展了全省食品市场大清查行动。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58525人次,清查食品生产企业2299家,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80404家,餐饮服务企业24929家,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案件399件,罚没金额123.12万元,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35545.8公斤,吊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22个。4月7日,省政府食品安全办、省教育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豫政食安办〔2015〕16号),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据统计,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62314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62568户次,检查学校及周边餐饮单位22208户次,发现存在突出问题或风险隐患1543次,查处取缔无证照经营户505户,查处取缔流动摊贩770户,吊销食品流通许可证66个、餐饮服务许可证5个,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7558公斤,查处违法案件319起,移交司法机关案件23件。通过提高企业违法成本,让违法者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加强行刑衔接,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有力打击各种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省农业厅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纳入农业综合执法范围。加强日常巡查,开展专项整治,有效解决违法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等突出问题。建立检打联动机制,监督抽查不合格的及时立案查处。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涉及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严惩犯罪行为。
五、关于逐步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2014年,食品药品行业被列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首要领域,省食药监局作为四个行业性示范试点单位之一,组织制定了《食品药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试点方案》,正在逐步推进企业诚信、监管诚信建设。
一是对生产经营企业分级分类监管。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多、产品种类多、风险隐患多及监管资源有限的矛盾突出,推行分级分类监管,是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升监管效能的有效途径。主要内容是科学合理划分类别,按照生产经营业态的风险度、诚信守法的信誉度和企业对质量安全控制能力的保障度为依据,细化量化形成指标参数,合理地将生产经营企业分级、监管分档;实施有效监管措施,在分级分类的同时,要求合理设定监督检查的频次和具体措施,对易发、多发问题的高风险企业或品种,加大监管频率和力度,实现监管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是对餐饮企业继续实施量化分级动态管理。要求年底应评餐饮单位评定率达到100%,在不同范围公布“透明厨房”级别、达标餐饮单位的名单和农村合格、不合格厨师名单,营造惩恶扬善的浓厚氛围。计划开展寻找笑脸就餐活动,引导公众理性消费,保持量化分级标准不滑坡,不断提升社会认知度和权威性。省农业厅利用生产企业“三分监管,流通环节”信用分类、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等手段,结合日常监管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动态分级和监管。
三是对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建立电子信用信息系统。推动建立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责任定期报告制度,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建立企业诚信承诺和警示约谈制度,对发生质量问题或抽检不合格的企业进行行政约谈。对失信企业列入信用信息“黑名单”,通过公示曝光、系统锁定、行政处罚,限制经营活动,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倒逼生产企业落实责任、诚信经营、规范经营。省农业厅健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实行监管信息一户一档,将基本信息、日常巡查、违法处理、培训记录等资料纳入档案。出台信用奖惩机制。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对失信违法企业通过曝光、处罚等方式予以惩戒,对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予以表彰,为诚信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关于加强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一是加强培训教育。针对新机构岗位新、业务新、人员新、情况不熟悉等新问题,我们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拟在全省分批组织开展全覆盖、系统化的食品生产经营监管人员培训。重点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等的学习和能力培养,提升基层监管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二是厘清责任目标。把工作任务分解为目标责任,细化量化工作指标,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明确基层站所的工作职责和监管执法规范,职责到岗,责任到人,确保食品生产经营监管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失职渎职、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法治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文明型“六型”机关活动。倡导学习之风,树立法治理念,鼓励开拓创新,强化服务意识,严守廉政规定,深化文明创建,加快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监管队伍,努力推动监管工作上水平。四是加强“五个保障”,满足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需要。加强经费资金保障,足额保障专项整治、监督抽检、飞行检查、宣教培训和社会共治等经费支出;加强技术支撑保障,充实技术机构和专业力量,提高检验检测、审评认证支撑能力;加强监管信息化保障,加快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推进电子监管技术应用,提高监管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加强执法装备保障,实施监管标准化装备;加强机关后勤保障,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能。
感谢您对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真诚地希望您继续关注支持食品药品监督安全,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5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