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人日报》:省工商局发布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13.10.2016  06:08

 

       

10月11日,《河南工人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省工商局报道《省工商局发布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省工商局发布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我省企业发展及产业变化呈现五大新态势  

 

        本报讯(记者 卫 静) 9近年来,商事制度改革对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省工商局最新发布的《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在中部六省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省的企业发展及产业变化总体呈现出五个发展态势。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行业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我省三次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商事制度改革的贡献作用愈加明显。“十二五”末第三产业企业数量达到64.78万户,注册资本达到37438.57亿元,占全省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分别超过七成和六成;截至今年6月底,这两项占比分别为77.6%和67.3%,比2015年年底都有所提高。同时,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批零和制造业的地位日益突出,改革推动了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前企业相比,目前新登记的企业更偏好于现代服务业重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文体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等新型产业。

涉农企业数量快增,基础产业企业超六成。作为农业和产粮大省,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拥有涉农产业企业7.04万户,仅次于山东和重庆,位居全国第三位;资本总额达4725.33亿元,居全国首位;企业数量和资本总额分别占全省实有企业总量的7%。与“十一五”末相比,涉农企业增长了165.2%,高出实有企业增速65.6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结构调整效果初显。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实有制造业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分别达9.59万户和10183.19亿元,占我省第二产业企业的59.6%和52.4%。其中,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平均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省实有装备制造业企业近3万户,资本总额3692.22亿元,占制造业总量的比重均超过三成;装备制造企业户均注册规模达1235.64万元,比制造业企业高出16.1%,呈高度集约化增长态势。另外,随着能源原材料企业增速的放缓,转型效果明显,从增速来看,“十一五”期间能源原材料企业年均增速略高于工业企业;在产能过剩以及需求不足的双重压力下,能源原材料企业增速逐渐放缓,“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低于同期工业企业年均增速6.6个百分点。同时,能源原材料企业跨行业多元化投资进一步兴起,“十二五”期间全省能源原材料企业对外投资累计420次,对外投资金额合计188.91亿元,分别占对外投资总量的78.1%和84.8%,较“十一五”期间占比分别提升8.2%和16.4%。这些跨行业投资主要投向了第三产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均为投资热点。

传统和新兴服务业融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从产业分类来看,批发零售业企业数量位居各行业首位,占我省企业总量四成以上,占全国批发零售业企业总量的4.7%,位居全国第六;批发零售业企业注册资本占我省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22.3%,占全国批发零售业的5.8%,位居全国第五,批发零售业是我省的优势支柱产业。随着网络零售及快递业的迅速崛起,我省物流业总量突出,截至6月底,我省实有物流业企业42851户,占全省企业总量的4.6%,中部六省中,我省物流业企业数量居于首位;从物流业内部结构来看,网络零售和道路货运企业数量最多,共21846户,占物流业企业总量一半。近年来,我省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快递业发展提供支撑,有较好的条件发展电子商务企业。

发明专利、品牌驱动创新作用明显。截至6月底,我省实有企业累计授权发明专利1.27万个,其中,“十二五”以来的授权量占全省总量的九成。目前,我省高技术企业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占全省总数的两成以上,在中部六省居第三位;“十二五”末,我省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达200家(以下简称品牌企业),这些品牌企业作为控股股东共投资创办了企业329家,由第一产业投向第二、三产业,或由第二产业投向第三产业,累计创办的企业有154家,占比接近五成;企业为了延伸产业链,投资创办相关的上游产业或下游产业的企业达166家,占比超过五成,其中,有106家投资企业与品牌企业属于同一地区,占比达63.9%。大量的相关企业在同一空间汇集,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了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协作水平,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专业化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我省区域经济发展。

 

■相关链接

 

五条 建议开出转型升级“工商药方”

 

在对我省企业和产业发展做出全面分析后,省工商局为今后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提出了五条建议。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双创”活力。在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上,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快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化改革的步伐,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成本;鼓励发展众创空间,把“一补”落到实处,为“双创”打造优质平台。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依托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性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有潜力的科研服务企业,组建高技术产业重大研发平台与产业集群孵化器;培育科技创新服务系统,在科技服务、产学研合作、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提供高效服务,为大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创新服务;通过实施“人才计划”,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豫创业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推进“两化”融合。鼓励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信息服务和设计服务及电子商务服务等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集聚一批服务于制造业的工业设计研究企业、国际高水平咨询服务企业、品牌战略管理企业等,促进制造业向品牌服务和技术研发两个高利润方向发展;推动“两化”融合,建设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企业服务平台,促进技术经验在产业内和产业间交叉扩散,提高产品附加值。

进一步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产业,为新兴业态释放空间。

推动产业间相互协作,促进转型升级共同发展。 □本报记者卫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