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推进攻坚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 ——专访省委常委、秘书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 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李文慧

02.03.2015  10:27

  编者按: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省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决主动有序推进改革。一年来,改革成效如何,各项举措是否落实到位,是全省上下普遍关注的热点。为此,记者对省委常委、秘书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李文慧进行了专访。

  问:2014年,省委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是怎样谋划推进的,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答:省委对全面深化改革高度重视。省委书记郭庚茂多次强调,改革是决定河南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境界和党性人品最好的检验,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以对党的事业负责、对河南发展负责、对人民长远利益负责的态度,直面挑战,强化责任,勇于改革。省长谢伏瞻也多次强调,要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成效,以改革创新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省委明确提出,在总体要求上,坚持务实改革;在工作思路上,坚持“一跟进两聚焦”,把握“两个条件”,做到“两个结合”;在工作布局上,全面落实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确定的“1+2”格局,同时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集中力量抓好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督办的29项近期重点任务,确保2014年年底前形成一批可检查、可量化、可实录的阶段性成果;在工作机制上,落实领导小组、专项小组、专题小组“三层推动”的责任制度,统筹协调,综合作战,形成合力;在工作统筹上,把全面深化改革与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三改合一”,明确责任主体和推进时限,通盘考虑、一并推进。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管大事、管全局的作用,一手抓改革总体谋划,一手抓专项改革方案推进落实,去年以来先后召开5次会议,共审议或审议通过重大改革方案(意见)18个,建立了台账管理、月度通报、年底对账盘点三项制度,将29项近期重点任务全部纳入台账管理,责任到事到门到人,逐月通报进度,年终依据台账逐项对照检查。全省各条战线、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部署,聚焦聚神聚力,真抓实做,狠抓落实。总体上看,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良好开局,去年以来共出台改革方案(意见)107个,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督办的29项近期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不少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践证明,省委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机制是符合中央要求、切合河南实际的,是正确的、有效的。

  问:前段时间,新华社播发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改元年工作述评,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系统回顾、高度评价。我省在跟进中央重大改革举措方面,推出了哪些改革事项,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有序推进,省委强调,要把积极跟进落实中央已出台的重大改革举措作为首要任务,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在我省具体化、实践化,努力做到立足大局、配合全局、上下对接。简政放权方面,2014年中央下放省级的第一批81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承接到位,第二批取消和下放的58项行政审批事项正在积极落实;省级分两批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和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10项;在省政府新组建部门和郑州、漯河、鹤壁、焦作及10个省直管县(市)启动了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发布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商务厅等第一批12个省直部门行政职权目录,第二批已拟订完成,将在近期发布,第三批正在拟订中。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安钢集团、河南投资集团、郑煤机集团、洛阳单晶硅公司等6家省管企业启动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在郑煤机集团等5家省管企业启动了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试点;82个县级供电企业获批划转国家电网公司,长期困扰我省的县级趸售电价体制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出台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启动编制省本级支出三年滚动规划,增强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持续性;将政府所有收入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省级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压缩60%;落实国家税制改革举措,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电信业,全面实施煤炭资源税改革,清理取消煤炭相关收费基金,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积极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面向社会推出了首批29个总投资805亿元的PPP合作项目;出台了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意见和指导性目录。通关一体化改革方面,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已全面推行到河南所有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所有通关现场和所有依法需要报关报检的货物和物品;河南电子口岸平台上线运行,实现了一个门户入网、一次认证登录和一站式通关服务,我省进出口企业平均通关时间由3小时缩短为1.5小时。

  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组建了大河网络传媒集团和大象融媒体集团;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在郑州、洛阳启动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在平顶山、焦作、濮阳、济源启动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在河南博物院、郑州美术馆等9家单位启动了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司法体制改革方面,积极推进司法公开,全省三级检察院全面实行了检务公开制度,法院系统全面实行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生效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全省中级法院全面推行新型合议庭制度,结案时间平均缩短15天,服判息诉率提高2个百分点;全面推开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建立了诉访分离、归口管理、衔接配合、依法终结、司法救助等制度;探索行政案件异地管辖,司法公信力和地方政府对诉讼的重视程度双提高,社会反响良好。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建立省会城市积分落户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的人员进城落户;推行居住证制度,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问: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聚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障碍方面,我省推出了哪些改革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起源。省委强调,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把促改革与稳增长、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放活市场主体,激活市场要素,提高资源配置科学化和集约化水平,最大程度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一是积极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体制机制创新。把实验区作为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战略突破口,出台了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以推进物流、投资、贸易、监管“四个便利化”为核心,以行政管理、新型城镇化发展、人才集聚、社会治理“四项体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构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应实验区发展需要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机制,实验区正在成为我省重要开放平台和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2014年,我省手机产量达到1.4亿部、正在成为全球智能终端生产基地,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走在全国前列,郑欧班列班次密度、货重货值均居中欧班列前列,郑州至卢森堡定期货运航线开通,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初具雏形,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增速均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二是完善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出台了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引导各地把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推进产业集聚区与行政区域套合,探索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激发了产业集聚区发展活力。2014年,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60%。三是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实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与征地率、供地率、闲置土地处理、依法依规管地用地挂钩,启动了建设用地网上招拍挂试点;规范矿产资源交易市场运行规则和管理模式,出台了矿业权网上交易管理办法;全面实行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全面实施阶梯气价和阶梯水价制度,对电解铝行业实行阶梯电价,对水泥行业实行差别电价;创新建管模式和应用推广机制,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态快速成长。四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布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河南省2014年本),缩小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范围,取消和下放了部分省级核准事项,对企业投资建设《目录》外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简化备案手续和备案内容;面向民间资本推出了552个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投资项目,已落实投资主体234个、开工建设115个。五是积极推进金融改革。中原银行开业运营,中原证券在港上市,中原农保获批筹建,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获批,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启动建设,31家县级农信联社改制为农商行,“金融豫军”加快崛起。六是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在454个行政村启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建立了济源市、兰考县等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启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和农房抵押贷款试点。七是推进环境保护制度改革。从2015年1月起对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年度控制,实行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总量控制;启动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了环评审批与环境容量挂钩和差别化的环评审批管理制度;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用电量双控制,初步建立了新上项目用能登记和报备制度。八是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财政科技专项由32项优化整合为20项,企业牵头承担或参与的省级应用开发项目已占全部项目的90%以上。同时,完善了省辖市、省直部门领导班子和省管干部综合考核办法,引导各地各部门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把精力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在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深化省直管县(市)改革等方面出台了一批改革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问:改革与民生息息相关,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方面,我省推出了哪些改革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省委强调,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要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在改革推进中,我省始终坚持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努力让改革红利更多惠及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着眼解决就业问题,建立了全省公共就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络,2014年年底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公共就业服务系统已实现上线运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启动了一批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形式等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建立了生均经费和专项经费供给与绩效挂钩机制,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全部免除学费。着眼解决创业难问题,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改企业年检制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全面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将工商登记31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事项,新登记企业增长87.8%;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在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工商登记、融资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启动了郑州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洛阳大学科技园等9个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试点,激励大学生创业。着眼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4年11月1日起全面启动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破除以药补医、取消药品加成、建立补偿机制,全面推进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床位日付费、按人头付费等综合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2014年10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实行新农合大病保险省级统筹、即时结报,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达到30万元。着眼解决城乡养老“双轨制”问题,2014年2月起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实现了各类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关系在制度间、地区间的顺畅衔接和无障碍转移接续。着眼解决困难群众住房保障问题,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棚户区改造投融资体系,2014年成功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专项贷款458亿元,支持我省16个省辖市、39个县(市、区)的5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着眼解决公路“三乱”问题,全面启动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职能,下移执法重心,省、市、县三级原则上只设一个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构,从严核定编制,严禁将罚没收入与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构经费挂钩,目前省级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市、县两级改革今年年内将全面完成。着眼解决基层基础薄弱问题,加强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完善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大力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目前全省80%以上的行政村能够正常运用;完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和分行业分系统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2014年共排查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8.3万起,化解率达97%;完善基层便民服务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了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乡镇和街道一站式服务大厅、村和社区便民服务站点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完善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健全责任追究办法,严肃查处了一批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侵犯群众利益问题。着眼解决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完善问题,出台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办法、规范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权力行使暂行办法,努力扎紧制度笼子、从源头预防遏制腐败。

  问:改革离不开先行先试。去年以来,我省先行先试方面有哪些突破?

  答:进行改革试点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一定意义上说,争取试点就是争取先机。去年以来,我省积极争取国家级专项改革试点11个,分别是郑州全国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全国水权交易试点,全国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郑州市、南阳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试点,洛阳市、漯河市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洛阳市、新郑市、禹州市、兰考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濮阳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济源市全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信阳市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永城市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同时,我省立足实际,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对一些重要改革先进行局部试验,启动了16个省级专项改革试点,争取经过实践检验后在全省逐步推开。

  问:刚才您谈到,去年我省已经出台改革方案(意见)100多个。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改革方案落实?

  答:中央强调,要加大改革落实力度,努力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省委明确要求,要把抓改革举措落地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强化主责部门和一把手责任,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下一步,省委改革办将按照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部署,调配充实专门督察力量,研究拟订建立健全督察工作机制的相关办法,本着“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及时开展对重要改革方案落实情况的督察,努力打通改革推进“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改革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