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农产品质量安全 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04.12.2014  11:30

  “米袋子”“菜篮子”“饭桌子”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热门话题。12月3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专题询问会,围绕食品安全的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激烈“交锋”。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做足了“功课”,不断抛出问题,直击农产品质量的“敏感神经”。应询的副省长和省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一一“接招”,从容应对、坦陈直言。

   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逐步向好

  作为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和农产品产销大省,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到底如何?李玉德委员将第一个问题抛给了副省长王铁。

  “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王铁说,我省主要粮食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2011年以来,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食用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检测到的不合格产品可直接追溯到基地,并及时无害化处理,市场上销售的各类农产品可以放心食用。

  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在应询中称,为实现动态掌握全省土壤质量状况,我省布点监控面积1.1亿亩,全面覆盖主要农产品产区;为实现“产出”安全,还开展了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品牌农业建设等项目建设。

  针对存在的问题,王铁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深化农村改革、强化监管责任、落实监管任务、打击违法犯罪等,全力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畜产品质量: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我省是畜牧业大省,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针对王云龙委员聚焦“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的问题,省畜牧局局长宋虎振用一组组数据作答:今年前三季度,经过农业部的检测,我省猪肉平均合格率为98.6%、牛肉为99.3%、羊肉为98.5%,禽肉为95.2%,生鲜乳三聚氰胺合格率100%。

  “目前我省的生鲜乳、生鲜肉质量安全有保证吗?”王云龙追问。宋虎振再次用数据予以回应:我省生鲜乳中三聚氰胺已连续4年均未检出,对生鲜肉“瘦肉精”的监测合格率连续3年均在99.8%以上,可以说目前我省生鲜乳、生鲜肉的质量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提及去年曾一度出现的“奶荒”,宋虎振表示,随着全国奶制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奶源供应相对紧张。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省正以“三山一滩”扶贫开发为契机,加快建设黄河滩区绿色奶业产业带,实现更大程度的产销衔接。

   检验检测体系:明年可完成建设目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安全,靠的是监测数据说话。王玲委员、刘建功委员便把问题锁定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方面。

  省发改委主任孙廷喜说,“十二五”我省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目标是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规划的项目有141个,目前已建设134个,初步形成了以省部级为技术支撑、以市级为关键节点、以县级为检验主体的综合性农产品质检体系。

  针对目前还有一些县(市、区)的检测机构存在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省财政厅厅长朱焕然表示,将通过加大省本级资金投入、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等手段,提升保障水平。

   安全追溯系统:强化“全产业链”监管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就是给农产品建立起“身份证”。询问会上,戚建庄委员和谢国生委员就此建设情况接连询问。

  朱孟洲介绍,全省43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了销售索证索票和追溯制度,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部建立了农产品生产档案;郑州、鹤壁和三门峡等地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实时对部分农产品质量进行动态监测。

  朱孟洲说,下一步,农业厅将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试点建设,推行二维码技术应用,逐步建立全省统一兼容共享的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全环节可追溯平台。

  省商务厅厅长焦锦淼也表示,力争5~10年内做到全省18个省辖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基本到位,变“点监管”为“链监管”,实现全过程无缝隙监管。(记者 王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