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长效监管机制 编织农产品安全防护网

10.09.2015  10:37

  近年来,郑州市农委时刻以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为工作重心,采取多项措施,下大力气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加大财政投入。多年以来,郑州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专门成立了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多项措施。2003年,郑州市政府启动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制定了《郑州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方案》。2006年,出台了《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为郑州市农产品的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保障。市政府投资4671万元,建设了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大楼,投入2850万元,启动建设全市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每年安排近3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和乡镇监管体系建设。

  二是构建“三级四层”监管体系,编织农产品安全防护网。郑州市建立了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为龙头,以县(市、区)检测中心、乡镇监管站为基础,以基地和市场检测室为补充的“三级四层”检验监管体系。(“三级”是指市、县(市、区)、乡镇检测站三级质量监管。“四层”是指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各县(市、区)检测中心,乡镇监管站,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配送中心、大型超市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机构),构建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网络,被农业部誉为“郑州模式”在全国推广。2013年,在蔬菜、猪肉、水产品、水果市场准入的基础上,又将(杂)粮、干菜(果)、茶叶纳入市场监管范围,至此,郑州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基本实现了监管全覆盖。2003—2014年间,共检测农产品1532万批次,销毁不合格农产品31.6万公斤。

  三是开拓创新发展,提升监管能力。利用电子信息监控网络,以郑州市农业信息中心为依托,在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建立总监控室,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建立监控点,实现实时视频监控、即时数据采集、质量追溯等功能,有效地提升了监管能力。2012年,郑州市财政投资2850万元,建设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现已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控指挥中心。今年,将在15个县(市、区)建成分中心,在全市127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和255个蔬菜专业村建成追溯网点,并通过与商务部投资建设的“郑州市流通环节肉菜追溯系统”无缝对接,实现全市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

  四是转变生产方式,推进标准化生产。为规范生产行为,郑州市农委组织专家制订了145项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并组织实施。编制了“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农业”发展规划,鼓励农产品生产主体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和“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建设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1万亩;经省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基地面积累计达到227万亩;经农业部认证登记“三品一标”的累计达到966个,位居全省前列。同时,将监管关口前移,建立重点种植业行政村、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自检体系,积极引导标准化生产基地实行农产品包装标识,逐步推行产地准出制度。近年来,农业部根据国家抽样规范对郑州市所属部分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了抽检,涉及蔬菜、水果和食用菌三个大类,所检项目合格率为100%。

  五是整合执法资源,开展专项整治。为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力度,郑州市农委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综合执法指挥部,统一协调农业执法主体,有效地整合了执法资源,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放心消费,以农贸市场、农资经营门店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隐患排查活动。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根据市场热点、季节特点和工作实际,在重大节会(五一、国庆及中秋节)和病虫害高发期间,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农产品检测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切实保障了广大市民的“餐桌安全”。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加强与媒体的联系沟通,多渠道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近年来,郑州市农委与《郑州日报》联合,每周二在《郑州日报》显著位置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报告》,公示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这在我国尚属首家。2013年,与郑州电视台合作开展“您买菜,我检测” 进社区公益活动,每天在省、市广播电台、商都农网发布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日报,让群众买菜明白、放心。2014年以来,与郑州经济广播电台“711早餐可乐”栏目组联袂推出“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报告”栏目板块,每天四次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情况进行连续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