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的税票,每套都藏有个一个历史故事

10.02.2017  18:10

瑰丽典雅,楚风浓郁,2016年印花税票《荆关楚市》最近颇受关注。《荆关楚市》印花税票一套9枚,票面分别为神农兴耕、青铜铸币、金节通关、南船北马、草市列肆、粮盐贡赋、万里茶道、汉口开埠和荆楚三关。9枚印花税票以清晰的线索、绚丽的风格,勾勒出荆楚之地经济税收发展脉络,展现了荆楚地区在中国财税史上的重要影响,突显了荆山楚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一起,并称为中华文明两大始祖。《白虎通义》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

据载,神农氏出生于湖北随州厉山,厉山所在之地,北有桐柏山脉,乃淮河发源地,西南有大洪山脉,汉水襟带,平原岗地绵延。出桐柏山即淮河流域,出大洪山即江汉平原。古之“随枣走廊”,农业条件优越。在此一区域考古发现的京山屈家岭遗址、枣阳雕龙碑遗址、天门石家河遗址、荆门青龙泉遗址等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孑遗,让我们神往远古的神农在这一地区筚路蓝缕躬身开创。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创农耕、兴水利、植桑麻、作纺织、糅陶器、辟集市,百业渐举,被奉为华夏文明的始祖。

  青铜铸币

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迁不吝笔墨形容上古楚国的地大物博。

楚国的平原、广泽、丘陵和崇山中,有着“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赤玉玫瑰”以及“神龟蛟鼍、瑇瑁鳖鼋、宛雏孔鸾、兕象野犀”,甚或“蕙圃衡兰、江离蘼芜、莲藕菰芦、桂椒木兰”等等足以让人千古怀想的奇珍。

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楚国的富饶是其他诸侯国难以企及的,也最早产生了专管贸易集市的朝廷官员“市令”。

考诸历史,楚国的铜矿资源富甲天下,冶炼技术精湛发达,铸造的青铜货币“蚁鼻钱”“楚布”等,作为市场流通、收取商税以及财富的象征,是先秦列国中发行量最大、使用最广的货币。  

  金节通关

先秦时期,华夏北方诸国,以战车数量衡量国力强弱,但在长江流域,战车之外,还要看船只数量。楚国一度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即因其拥有最强大的车阵和船师。值得称道的是,楚国最早把车和船当作运输货物的大型工具,其水陆相辅的货运路线,连通了今天的中南五省市。

楚国的市令在水陆要冲之地设置的榷关,成为最早的征税机构。公元前300年,楚国的榷关已达20余处。1957年和1960年两次出土的“鄂君启铭文金节”,即通关的凭证,有舟节两枚,车节三枚。因为是用铜铸造,文字错金,形似劈开的竹节,故称“金节”。金节铭文中可以看到水路、陆路交通运输的路线、车船大小与数量、运输货物的数额种类,以及禁运货物和纳税、免税情况。

    南船北马

唐人有诗赞誉荆楚地区“水立千帆市,山趋万马关”,遇水行船,逢山走马。春秋以降,逮至明清,湖北境内的水陆交通一直四通八达。

随着秦统一中国,中央政权几乎全部建立在北方,在长安即近700年之久。南方物资经长江进入汉江运抵襄阳,再换成马帮或骡车穿越巴山秦岭而北抵长安、洛阳,使得襄阳取代荆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穿山的关路是在先楚开凿的巴庸、庸麋、巴棘等数条古道上拓宽而成,向北进入中原。此外,还有大别山中的光黄古道、大洪山中的随枣走廊,等等。安史之乱后,安居四川奉节的杜甫急切想回长安,他为自己设计的路线便是“却从巴峡穿巫峡,直下襄阳到洛阳。

时至今日,湖北依然有“九省通衢”“中部立交桥”的美誉。

    草市列肆

商业活动虽从未停止,但商业规则却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改。唐初,朝廷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规定凡官府设置的市,必置市司,州县不得置市,但执行中一直遭遇到阻力。

中唐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各州县非官方的商市纷纷涌现,荆楚地区尤为突出。为区别于官市,民间集市称之为草市。北宋建国以后,于开宝三年给予草市合法地位,民间商业活动因此进入繁荣发展期。

南宋时,因为岳飞率领的抗金大军进驻鄂州,由此形成了一个令时人趋赴的“南草市”。据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记录,“(鄂州)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塵闬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

 

    粮盐贡赋

明清时期,农作物“两熟制”的推广,荆江大堤的修筑,使“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民谣成为历史,江汉平原继江浙杭嘉湖平原后成为中国最为富饶的鱼米之乡,人们开始接受“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湖广衙门所在的府城武昌连同隔江而立的汉口迅速崛起,作为天下漕粮转运地和盐引分销贩运中心,在十七世纪后近两百多年的时间内,成了“天下货物聚卖第一码头”。

在漕粮和盐引经济的支撑下,汉口逐渐超越江陵、襄阳、鄂州等荆楚地区的商业城市,以及长江流域的其他商都,一跃成为长江流域最为重要的财经重镇,并与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并称为天下四大名镇。

        万里茶道

相传神农最早发现了茶叶,“茶圣”陆羽(今湖北人)则写出了世界文明史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成为中华国饮。两个世纪前,茶叶作为大宗商品的出口,在中外贸易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湖北羊楼洞作为茶叶原产地,是始于茶叶聚散地汉口,终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万里茶道重要站点之一。150年前,羊楼洞这个鄂南秀丽山水中不足万人的小镇,有德、俄以及晋粤川陕诸多商人建造的茶庄二百余座,生产的青砖茶深受亚欧诸多国家的欢迎。一箱箱的青砖茶从这里运往汉口,然后走汉水、渡黄河、过张家口,经蒙古高原至乌兰巴托,而后穿越西伯利亚、莫斯科抵达圣彼得堡,这条万里茶道,将荆楚以及其他地区的青砖茶、红茶、黑茶等销往欧洲,成为中国在欧亚大陆上开辟的又一条贸易之路。

 

  汉口开埠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由沿海向内陆扩展他们在中国的贸易版图,长江贸易中枢汉口成为首选之地。

1861年起,英、美、法、德、丹麦、荷兰、西班牙等国先后与汉口通商,西方商人在此开洋行、设银行、办工厂、辟航运、建学堂,极一时之盛。与此同时,武汉也迅速成为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中心之一。

汉口开埠使“四大名镇”之一的汉口从一个内陆商品集散地转变为外向型通商港口,在这一过程中,以米、布、盐、木材为大宗商品的贸易结构逐渐解体,以洋纱、洋布为主体的洋货和以茶叶、药材为主的国货的新型市场关系得到确立。

武汉因汉口开埠而率先接受了西方近代文明,既充满屈辱,又开创了新纪元。

  荆楚三关

就整个长江而言,“三关”指的是汉口、九江、镇江三座海关;对荆楚而言,则指的是汉口、荆州、宜昌三座海关。与西方列强通商后,叩关而入的洋商们无论是将洋货销入内地,还是将国货远销外洋,均不肯交付货物清单,地方官吏无法行使盘验与稽查之责。此情之下,清总理衙门批准了湖北巡抚官文的奏议,在汉口设立长江内陆第一座海关——江汉关,几年后,又相继设立了宜昌与荆州两座海关。江汉关税务司兼理稽查长江六处关卡事务。

这些海关的设立,标志着中国长江流域经济已进入世界贸易版图。无论是长江沿线还是湖北,各开放口岸海关开征的进口税,均成为地方及国家的重要财源之一。今天,江汉关依旧矗立在武汉市中心的长江边上,成为中国开放的地理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