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上百万打造的政务App为何变“僵尸”?

10.06.2019  08:04

  河南商报记者王乔琪实习生赵亮

“僵尸”App、频繁闪退、没有隐私政策……政务App患了不少病,而这些病症的背后,却是政府部门动辄上百万元的投入。

投入和产出如此不成正比,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专家指出,政府缺少做好公共服务的动力,同时,专家建议,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测评政务App的一项重要标准。

花费

开发政务软件价格从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

在对郑州政务App进行调查时,河南商报记者发现,大部分政务软件的开发都是通过招投标形式,外包给软件公司进行制作,而根据招投标信息,在智能化建设上,政府部门的投入也很舍得。

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郑州某智慧平台建设一期技术服务项目费用为450万,而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管理中心的“智汇郑州”业务接口服务平台,总中标金额为113.8万元。

“功能不同,价格也不同,从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北京一位从事IT行业近20年、开发过国内多款政务旅游App的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些费用只是前期设计、搭建软件的价格,如果加上推广运营,包括App流量监控分析、App日常更新及内容编辑、网络营销策划及推广等内容,还会有一年数万元的运营费。

声音1

软件开发商:大部分政府部门只关注有无,不重视后期维护

从事软件开发多年的李亮(根据采访对象要求,使用化名)告诉河南商报记者,2016年、2017年两年,政务App的数量增长迅速,从开发的成果上看,政务App确实能够提高政府部门工作的透明度,一些实用的功能,确实给老百姓带去了便利。不过他也直言,也有一部分App仅仅是“面子工程”,最后沦为“僵尸”App也不意外。

他以曾经做过的旅游产品举例:游前、游中和游后评价都很完善,但是行程结束后,用户黏性和吸引力直线下降,“没有配套的运营推广手段,游客离开景区后,都会卸载App,这样的App沦为一次性产品。”李亮说。

建议:政务App可适当尝试市场化运作

李亮说,不进行市场化尝试、增加用户黏性,就没有流量,没有流量就没有收益,“在这个闭环里,政务App注定是一个烧钱、贴钱的项目,‘反哺力’比较弱。”

为此,他建议,政务旅游类App在推荐食宿时可加入购买链接,旅游年票推行线上支付购买。他认为,部分政务App可以效仿商业App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尝试,从而增加“自我造血”能力,减轻财政压力。

声音2

专家:一些政府部门缺少做好公共服务的动力

拿出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完成事项办理,这原本是方便市民的好事,但一些政务软件却问题百出,备受诟病。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贵成看来,这既是对公共投入的浪费,又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一些政府部门缺少做好公共服务的动力。“研发App后不懂维护、不去学习,再加上App本身名目繁多,各部门各自为政,操作不便,办事流程不明晰,也影响了App的使用效率。”

建议: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测评政务App的一项重要标准

鉴于此,李贵成建议,首先,要从理念上进行改进,要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管理为中心进行设计;其次,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不能仅仅热衷于提高政务软件的数量、浏览量、下载量,更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测评的一项重要标准;最后,对一些无用的政务App,应该进行系统化整治,强化共建意识,该整合则整合,该优化则优化,切实方便群众使用。

尝试

郑州将对政务App进行清理,未来将有统一入口

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其中,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简称“一体化在线平台”),推进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和互联互通的要求,为政务新媒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郑州也将对全市政府部门App进行登记,对“僵尸”App进行清理,同时,开展i郑州二期工程,利用一体化在线平台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未来各类政务App将有统一入口。该负责人也表示,在清理App的过程中并不会“一刀切”,而是循序渐进地进行。

此外,有业内人士提到,去年,腾讯研发的“小程序”开始崛起,App建设的热度已经开始减退。而且,相比动辄百万元的投入,小程序十几万元的投入就能做到功能完备。“不用下载、轻量化设计、基于微信的小程序,更符合人们的习惯和倾向,未来也是政务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他山之石

在政务App的运营上,其他省市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呢?

上海:三个主菜单提供一千多项服务

2019年2月2日,上海“市民云”App升级为“随申办”App,相比过去,“随申办”App界面简单,只有三个主菜单,却覆盖一千多项服务。

从体验来看,“随申办”不是简单地汇总各种链接的“网址导航”,而是可以一站式业务办理。上海成立了统一的大数据中心,实施“一网通办”,将所有政府部门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实现公共数据汇聚、互联、共享。数据“通”了,业务也就“通”了。

江苏:强调个性化推荐

江苏政务服务App同样覆盖各个层级,不过却通过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服务推荐:首页可以看到常用菜单和常用服务,服务集群可以看到全省热门、本地热门、全省新上架,每一个事项可以看到有多少人使用,这参考了应用市场的运营模式,便于用户从成千上万个事项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这个App似乎想要成为一个像天猫一样的平台,不同政务部门都可以入驻。

广东:依托微信小程序,无需安装

广东推出的“粤省事”最大的亮点是独特的微信小程序形式,这可能与腾讯总部位于广东有关,用户不需要安装App,在微信搜索后就可以添加到“我的小程序”,直接用微信号一站式登录刷脸认证,就可以享受各种服务,注册认证流程相对简单。

记者手记

网络时代,各类政务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的“信息窗口”“形象窗口”。

频繁闪退、没有隐私、层层嵌套……一个网友的留言让我印象深刻——“为了App而App”。

的确,很多地方政府基于“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初衷,拿出不菲的财政资金开发政务App,甚至会专门发文,指令下级单位推广使用,并作为本单位的一项重要政绩。然而,这些耗费财力、人力的政务App事实上作用并不大,成为手机上的“形象工程”“形式主义”。

这与一些部门一味跟风,求“面子”不求“里子”,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弱不无关系。

纵观信息交互平台的发展,我们经历了bbs论坛、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小程序等N代变化后发现,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才是真正能够提供服务的内核,永远不会过时,如果没有便民、利民的内核,哪怕紧跟互联网的潮流,终究也会沦为躺在App市场里的“僵尸”。

不执着于打造各种吸睛的噱头和“高大上”的概念,踏踏实实做好本业,将政务与服务功能搭载在互联网的翅膀上,“贴地飞行”才能收获看得见的效果和认可,才会让群众真正用起来、离不开。

【责任编辑:张怡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