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在北大百年讲堂举办“音乐考古复原”演出

29.12.2015  12:16
华夏正声——音乐考古复原专场演出现场 华夏正声——音乐考古复原专场演出现场  著 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同云助演诗乐吟诵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致辞 家人带上小孩感受中原古代音乐的魅力

2015年12月27日晚,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了“华夏正声——音乐考古复原”专场演出。此次演出由华夏古乐团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联合主办。

华夏古乐团这次赴京携带乐团“镇团之宝”——贾湖骨笛、王孙诰编钟以及众多根据河南出土的音乐文物复制的乐器出演,呈现给北京观众从远古至汉唐时期的中原古代音乐复原音乐会饕餮盛典。

华夏古乐团登上北大百年讲堂奏响远古回声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在致辞时说:三十年前的他从北大走向工作岗位,今晚抱着一颗拳拳学子之心,带着河南博物院音乐考古与复原的成果,为母校献上一份珍贵的礼物。与此同时,也诚切希望考古界和音乐界的朋友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整场演出中,史前骨笛与陶乐器组合演绎的《远古的回响》,描绘出新石器时代先民踏地为节、击鼓而歌、祈求佑护的场面;《商颂·玄鸟》以商墓出土音乐文物铜铙、陶埙、特磬、鼓为主奏乐器,再现了商代庙堂祭祀音乐之风;郑卫之风音乐之《诗经·郑风·溱洧》、《诗经·卫风·淇澳》生动地展现了2000多年前郑国士女的清新纯朴与卫国君子之气质秀雅,将诗经音乐的不同风格展现给首都观众。

演出现场,汉代琴歌《凤求凰》以琴瑟和鸣的传统音乐表现方式表现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真挚感人的爱情故事;汉代舞蹈《七盘舞》使编钟乐队与汉代舞蹈完美结合,再现汉代舞蹈之风貌;唐代乐·舞系列选取了根据敦煌藏经洞《敦煌乐谱》译谱编配的《倾杯乐》和以河南出土的唐代乐舞图象为依据编配的唐代舞蹈《瑞鹧鸪》,以仿唐十三弦筝、仿唐琵琶、仿唐箜篌等唐代乐器的性能复原为基础,以唐代坐部伎乐佣为演出形式再现大唐乐舞之风;唐诗吟唱《渔翁调》、《子夜吴歌》细腻的男女生诗词吟唱展现了唐代诗词中的人文情怀。

另外,华夏古乐团还特意为此次北大之行准备了大提琴与金石乐合奏《商均幻想曲》,此首乐曲是华夏古乐团音乐总监方可杰先生为大提琴与编钟乐队创作的乐曲。大提琴与编钟乐的合作,体现了华夏古乐中西合璧的创作精神,这种古老与现代的对话也更体现了华夏古乐一贯秉承的继承传统音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精神,这也与北京大学这所历史悠久的学府永远充满生机的精神相吻合。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亲情、友情、知音的无尽眷恋之情不曾改变,最后一曲琴歌《阳关唱别》大气天成,身着唐装的男生吟唱与主持人的诗词吟诵相得益彰,穿越时空,古今对话,道不尽依依惜别之情。北大百年讲堂余音绕梁,观众掌声如雷,久久不愿离去。

向首都展示了华夏古乐团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登上舞台,对舞台上的乐器、演员的服饰、乐曲的出处等兴致盎然,其中有音乐界、考古界的朋友、学生、专家,也有很多古乐爱好者,有的家人带上小朋友也来感受中原古代音乐的魅力,小朋友对这些古老的乐器非常喜爱,闹着让家人带着他们感受古老的音像世界。很多观众还纷纷询问是否能继续关注华夏古乐。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项阳,著名笛子演奏家、华夏古乐团艺术顾问刘森,著名指挥家张列,国家大剧院院长杨玲等知名专家也前来观看了音乐会,对华夏古乐给予了肯定与指导。杨玲院长曾在2010年国家大剧院观看了华夏古乐的演出,她表示此次音乐会拥有独特的气质,经过这几年的磨练,华夏古乐的表演令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此次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北京大学之行,向首都文博界和音乐界展示了华夏古乐多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华夏古乐团将继续努力,更深入并广泛地探索中华古老音乐文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结出更精美的古音乐“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