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鹅、红腹锦鸡为三门峡市市鸟

07.08.2015  11:03

最近河南省三门峡市评选市鸟成为广大市民议论的焦点,人们纷纷参与评选活动。近期,三门峡市确定白天鹅(学名“大天鹅”)和红腹锦鸡为市鸟。

三门峡市现有各种鸟类175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天鹅、红腹锦鸡、寿带鸟、金雕、灰鹤、猫头鹰等,多种珍禽的聚居、栖息,使三门峡市形成了“一红一白”的大美格局,三门峡生态宜居的美名远扬。

白天鹅属于冬候鸟,象征着美丽、洁净、高贵、优雅、忠贞。三门峡市是白天鹅重要越冬地之一,每年11月至翌年3月,成千上万只白天鹅都会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迁徙到三门峡市黄河湿地栖息越冬。2014年,三门峡市白天鹅数量超过1万只,其中天鹅湖的白天鹅数量就有6000余只,创历史最高水平。2014年12月6日、7日,中央电视台连续两天对三门峡市白天鹅越冬情况进行了直播。今年5月25日,一对经过救治后留守在三门峡的野生白天鹅自然繁殖孵化了6只美丽可爱的“天鹅宝宝”,创造了野生白天鹅在黄河流域自然繁殖孵化的奇迹。

红腹锦鸡属于留鸟,其毛色艳丽、体态雍容、形神威武、寓意吉祥,享有“候选国鸟”的美誉。三门峡市是其重要原生地之一,在甘山、燕子山、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常年居住着较多数量的野生红腹锦鸡种群。

近年,三门峡市在“一红一白”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直把白天鹅保护作为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准。围绕白天鹅保护,三门峡市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保护措施,安排了白天鹅保护专项资金,建设了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黄河公园,让白天鹅在三门峡吃上了“商品粮”,享受到24小时动态监护,为白天鹅栖息越冬创造了良好条件,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白天鹅及栖息地保护的决定》,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强化白天鹅及栖息地保护。2014年9月9日,三门峡市划定红腹锦鸡重点保护区12个,总面积53.25万亩。冬日里,甘山腹地,锦鸡飞舞,吸引了大批摄影创作者、文学爱好者前来拍摄、写生、记叙、歌咏,抒发情感。

目前,白天鹅和红腹锦鸡已经成为三门峡市两张亮丽的生态名片,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在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中享有盛誉。

市鸟是一个城市的生态名片,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城市的一张名片,彰显城市魅力,对于挖掘城市自然资源、改善城市品质,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城市形象,对于增强城市民众的环保意识,对于展现城市生态文明,对于推动城市生态旅游并促进城市综合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此前,三门峡市一直没有确定市鸟。

在今年两会期间,根据广大群众的要求和部分人大代表的建议,三门峡市组织开展了市鸟评选活动。

6月24日,三门峡市邀请全市热爱鸟类的各界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代表,组成了候选“市鸟”推荐委员会,由教授级高工彭兴龙担任主任评委,初步推荐提出“市鸟”候选品种3种,分别是白天鹅、红腹锦鸡和寿带鸟。

6月25日至28日,《三门峡日报》、大河网同时刊登了《关于开展三门峡市“市鸟”评选活动的通告》,同时在大河网、“三门峡微事”微信平台等设置投票窗口,还开通了投票电话,广泛征求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据统计,此次共收到各种选票27199票,其中白天鹅25744票、红腹锦鸡13867票、寿带鸟1455票,分别占总票数的94.65%、50.99%和5.35%。

近日,三门峡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23次会议,确定白天鹅、红腹锦鸡为三门峡市市鸟。

据了解,下一步,三门峡市将以此次市鸟评选为契机,继续加大对“一红一白”的保护力度和宣传力度,规划建设科普长廊,美化观鸟设施。在全市范围内增设观测基地,加强对红腹锦鸡等珍贵鸟类资源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