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新词丨新冠病毒可气溶胶传播,不等于空气中病毒弥漫

09.02.2020  08:12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晨/文 李克/图

在2月8日上海市政府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确认,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气溶胶传播,这个在疫情爆发后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专业词汇,究竟是什么意思?

人通过呼吸、打喷嚏等形式排出的液滴,其进入空气中后快速蒸发形成飞沫核,就属于气溶胶。由于飞沫核可以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并随之移动,也就增加了无接触传染的风险。这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气溶胶传播途径。

气溶胶传播虽然可以增加病毒的传播距离,但这并不意味空气中就是病毒弥漫。

我们要明白的是,病毒需要进入宿主细胞后,才能显出生物活性,生物气溶胶中的细菌等单细胞生物就是病毒的宿主,而这些单细胞生物的存活时间决定了病毒的存活时间。这就是说,空气中的病毒并非不死不灭一直存在。

如果病毒携带者在室外打个喷嚏,病毒会不会随风飘个几十米呢?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传播距离越远,空气中气溶胶的密度就越小,含有病毒的单细胞生物比例也就越小,病毒远距离传播的概率也就小得多。

专家建议,目前最有用的防疫办法仍是不出门,同时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就像前面说的,病毒通过气溶胶远距离传播的概率比较低,无需担心通风换气把病毒带入室内,但开窗时间也不必过长,适当即可。如需出门一定要佩戴口罩。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