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 百姓富 发展优 森林郑州的绿色答卷

23.07.2014  10:47

      科学规划  生态理想激活品质之城

  世界许多著名城市都是以科学规划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我国城市规划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等困境,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郑州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与其他城市一起重新定位城市的发展目标,开始了城市的科学规划。

  郑州市正市长级干部王林贺表示,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先导,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市化的基础和根本。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郑州市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逐步升级,不断推升城市宜居指数和居民幸福指数。

  “森林城市总体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升华和行动的指南。”郑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的森林生态城市建设范围是以城区为中心的2896平方公里,如今建设的森林城市建设范围扩大到全市7446平方公里,是在以往10年建设森林生态城市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城市范围上的再扩大、功能上的再拓展和质量上的再提升。

  从《郑州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得知,郑州将依托交通干线及沿线城镇,构建以森林生态城为主体、外围县级森林城市群为支撑、重点乡镇为节点、森林村(社区)拱卫的网络化森林城市体系,使郑州市域在森林景观空间结构上形成“一核、二轴、三环、四带、五园、六城、十组团、多点、多线”的布局结构。

  一核——以森林生态城为核心。以郑州市建城区及其近郊区作为中心区,辐射链接各县(市、区)森林生态建设,使市域内的城区与近郊的森林生态建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两轴——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城市森林发展轴。一是东西向发展轴,以中原路——金水路——郑开大道为主轴,并连接沿线城镇森林所构成;二是南北向发展轴,以中州大道——机场高速为主轴,连接沿线城镇森林所构成。

  三环——依托四环快速路、绕城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大外环绿化建设的生态廊道体系。以内环(四环快速路)、中环(绕城高速公路)和外环(东线依托新G107国道,西线依托焦作至许昌高速公路,北线依托黄河沿堤绿带,南线依托机场至少林寺高速公路)围合构成森林隔离廊道,形成“森林围城”的景观效果。

  四带——四条大尺度生态景观防护林带。以南水北调干渠、黄河滨河大道(S314)、郑登快速通道、贾鲁河水系等生态景观廊道构建的连接郑州森林生态城及远郊的大尺度、辐射状生态防护林带为依托,构建贯通市域的四条大尺度生态景观防护林带,形成郑州森林城市的市域生态景观框架。

  五园——五个分别位于南、北、东、西、中的特色森林生态文化园。建设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新郑)、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雁鸣湖生态文明示范园(中牟)、中国花卉博览园(荥阳)、郑州野生动物园(新密),形成南山、北水、东文、西花、中间活的特色森林生态文化格局。

  六城——六个融合发展的市级森林城市。未来郑州都市区建设将加快组团融城发展,建设航空城、新郑新城、中牟新城、巩义新城、新密(曲梁)新城、登封新城“六城”的城市森林建设。

  十组团——十大宜居城市的核心森林及绿色生态空间建设。重点推进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职教城、新商城、中原宜居商贸城、金水科教新城、惠济高端服务业新城、二七生态文化新城、先进制造业新城和高新城“宜居城市十组团”建设。

  多点、多线——多类多个片状、块状和线状森林生态建设。包括:郊野森林公园群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乡镇(街道);森林村(社区);工农业产业发展区块绿地;山区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区块等多点构建片状、块状森林生态体系。以及生态廊道以外的其他道路、水系沿线的线状森林生态建设。

  按照这一规划,郑州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稳定在35%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3平方米;全市森林与湿地的年生态效益总价值将达到528.59亿元。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曾言,“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为了目标,郑州的“创森”之路就这样展开、延伸……

  生态廊道  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早在《汉书》中,就有关于道路绿化的记载。

  “道路绿化自古至今在城市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郑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完整、连续的生态廊道,不仅增强了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还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那么,郑州的生态廊道是如何设计的?又体现出了哪些特征呢?

  据介绍,郑州的生态廊道是以“两环十七放射”为骨架,构建了中心城区连接“六城十组团”的快速通道。

  “两环十七放射”即郑州市中心城区“环形加放射”快速路路网体系。“两环”即三环路、四环路,三环路全长44公里,绿化总面积420万平方米;四环路全长93公里,绿化总面积约930万平方米。“十七放射”即三环、四环之间十七条放射状道路,是郑州市重要的交通道路网和出入市口,道路总长365公里。

  “六城十组团”即郑州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出的发展模式,将以周边航空城、巩义新城、新密新城、登封新城、中牟新城和新郑新城6个县城新区作为融城先导,统筹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职教城、新商城、商贸城、金水科教新城、服务业新城、文化新城、制造业新城、高新城10个组团,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这就意味着,只要身处郑州,不管是行车于繁华闹市还是郊外乡村,时刻都会被生态廊道包围,尽享自然之美。同时,基于快速通道的建设,方便了人流与货物的快聚快散,一方面节约了物流时间,另一方面为郑州经济增速赢得了速度。

  然而,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开车一族毕竟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小,基于此,郑州又如何保障骑行者和步行者享受生态廊道的权益呢?

  为此,郑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城市“组团发展、通道相连、生态隔离、宜居田园”的布局下,将国道、省道、市区到县城、县城到农村以及农村社区之间的道路、水系,分别分为4级,要求分别按道路级别在公路两侧建设10米-50米宽的绿化廊道,公路交叉处设置10亩-50亩不等的节点游园,并在廊道里建设有自行车道、人行步道、公交港湾、休闲驿站,实现“公交进港湾、辅道在两边,行走在中间、休闲在林间”,达到交通、人行、绿化、生态的和谐统一。

  据了解,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郑州在生态廊道建设中还明确了多项细则,以体现其生态功能、美学原理和低碳节约:在设计思想中,要求适地适树,物种搭配,以发挥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多样性功能;在道路景观中,要求植物造景,通过不同植物群落营造不同的生态体系;在廊道功能中,要求融入多元化因子,构建网络化的生态基础设施。

  有专家称,对于郑州而言,生态廊道的建设是伴随城市升级,城市道路“革命”的一个支点,它对引领郑州都市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辐射能力,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环境,提升区域土地价值的意义更不言而喻。

  邻近科学大道西四环附近的翔营村的村民就曾对有关媒体记者表示,他们感受明显的是,两年前由于附近脏乱差,土地出让价每亩40万元都招不来商。生态廊道建成后,现在出让价涨至每亩400万元左右,想来的企业仍络绎不绝。

  郑州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生态廊道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高站位谋划、高水平建设、高品质推进,所展示的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不凡的发展胸襟,体现的是新型城市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所在。

  花卉苗木  高端产业迈向产业高端

  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领军城市,近年来在生态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新形势下,郑州如何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水平?如何增强都市农业发展的活力?如何破解“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郑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调研后认为,加快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是推进郑州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的基本战略,有利于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极大地改善环境、美化环境、提升土地的潜在价值。

  于是,郑州适时出台了《郑州都市区环城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宏观指导郑州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和战略决策提供一个重要的科学依据。

  根据规划可知,郑州都市区环城苗木花卉产业将呈现出“2带6区2场1中心”的发展格局。

  2带指北部沿黄绿化苗木产业带和南水北调沿线绿化苗木产业带;6区指西南近郊绿化苗木产业区、南部远郊绿化苗木产业区、高档盆栽花卉和花坛花卉产业区、西部鲜切花产业区、东南近郊鲜切花产业区和西南山区芳香植物产业区;2场指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和航空港苗木花卉物流区;1中心指苗木花卉繁育技术中心。

  在发展进程中,郑州将重点建设惠济双桥花卉市场及蝴蝶兰基地、荥阳孤柏渡精品苗木花卉产业集聚区、郑州树木园苗木花卉种植区、绿博园高档盆栽花卉基地、上街鲜切花产业集聚区、登封芳香植物产业集聚区、航空港苗木花卉物流区,并加强人才队伍和科研能力建设。

  郑州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郑州自然条件优势和乡土植物资源优势,将重点发展名牌产品,以打造苗木花卉产业靓丽的“名片”。

  ——在绿化苗木发展上,重点发展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树形优美、生长快、寿命长,富于季相、色相变化的种类和品种。如椴树、榉树、朴树、女贞、红叶石楠、牡丹、月季、紫薇等。

  ——在高档盆栽花卉及花坛花卉发展上,重点培育蝴蝶兰、红掌、凤梨、彩色马蹄莲等品种。盆栽草本花卉要以品种新、花色艳和适应性广的花卉为主,宿根花卉具以芍药、鸢尾、美人蕉为主,地被植物以白三叶、红花酢浆草、紫茉莉为主。

  ——在鲜切花发展上,主要将选择优质高效且种苗能够自繁的品种,与外地鲜切花品种错位发展。并积极发展耐性强、易促成、花期长的种类和品种,重点发展切花菊、月季、百合、非洲菊等。

  ——在芳香植物发展上,主要发展具有抗旱能力强、耐粗放管理、产品加工率高的品种,如芳香玫瑰、迷迭香、熏衣草、金银花等。

  郑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市将依据跨越式发展原则、开放式发展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特色发展原则、龙头企业带动原则和近郊优先发展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发展方式,使各类苗木花卉品种结构和区域分布更加合理,苗木花卉生产基本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苗木花卉贸易实现便捷化和规范化。

  按照目标,到2015年郑州花卉苗木将实现由高端产业迈向产业高端。

  届时,郑州市花卉苗木总面积达15万亩,其中绿化苗木种植面积为9.39万亩,高档盆栽花卉和季节性花坛花卉生产面积8500亩,鲜切花生产面积1万亩,芳香植物种植面积3.76万亩;产业生产总值将达41.5亿元人民币,其中绿化苗木产值12亿元,高档盆栽花卉和季节性花坛花卉产值2.7亿元,鲜切花产值5亿元,芳香植物产值1.8亿元,苗木花卉贸易额20亿元;并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

  森林公园  让市民拥有会呼吸的家

  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关于森林公园诱人的宣传逐渐增多。比如:“看着手机上的空气监测指数担忧,不妨躲进森林公园的怀抱,跟着大自然的脉搏,一起来个‘森呼吸’”。

  可是,森林公园多在远郊,对于上班族而言,除了周末远足之外,周一至周五颇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遗憾。

  郑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生活在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足以满足上班族平时走进森林的需要,不会存在这些遗憾”。

  通过郑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郑州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规划(2011-2015年)》可知,都市区森林公园体系建设总面积约373.7平方公里,将按照“一环、二带、四区、八脉、三十二园”的总体规划布局,到2015年,有32个森林公园“环抱”郑州,最远的森林公园距离郑州市区车程也不超过半小时。

  一环指规划区内距郑州市中心6公里到30公里之间的环城森林游憩圈;二带指黄河绿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绿带;四区是依据地形地貌及场地特征,将郑州市区内的森林资源分为滨河森林生态区、山水景观游览区、森林文化展示区、绿化博览观光区4个森林风貌区;八脉指枯河、索河、魏河、金水河、熊儿河、七里河、潮河、贾鲁河8条城市重要水系蓝脉,通过8条水系蓝脉的景观建设,加强城市内部绿地与城市外围森林公园体系之间生态、物质、文化的交流,三十二园指依托4个分区,对已有的公园进行提升改造,对林木资源、自然文化资源较好地段新建或改建,形成32个都市区环城森林公园。

  以京襄城遗址森林公园为例,在改造提升过程中,将以文物保护和生态建设为主旨,以发展旅游产业,弘扬古城历史文化,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森林公园建设,进而保护着近3000年历史的京襄城遗址,并将其建成重要的生态防护林地。

  郑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建设过程中,将秉着生态优先、整合资源、城林一体、统筹城乡、人性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城市外部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绿地与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连接起来,在全市形成集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网络,进而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活休闲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同时,在森林公园体系建设的大框架内,还突出了森林游憩绿道网络的建设。

  森林游憩绿道网络主要是利用林地打造复合型、多元化的森林游憩空间。意在规划范围内,由多条以森林游憩功能为主,以体现绿色通行为主要目的,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基础上,依托沿黄道路、南水北调干渠、贾鲁河两岸等水系干道,利用郑州现有的各级绿色通道、林带、林区及其中机耕路和防火通道,在32个都市区森林公园和其他旅游景观资源之间,建立连续无间断的绿色森林游径,并相互交叉形成绿色网状结构。

  森林游憩绿道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绿化缓冲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为绿道使用者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既是建立绿道的生态基底,也是与其他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隔离带,有一定宽度,可供动植物迁徙;第二部分,绿道活动区,包括供绿道使用者通行的游径、休息的驿站、交通工具换乘点、服务管理设施等一切基础设施所在范围,在游径沿途还设有引导绿道使用者通行的绿道标识,及能够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等。

  也就是说,市民从家到森林公园的途中,将不间断地享受到绿色环绕的美景,让人们随时随地徜徉在林间,享受森林带来的福祉。

  追求卓越  森林让幸福生活底色浓

  时针指向2014年时,  郑州“创森”取得了辉煌成效。但绿城郑州并不满足于现状,再一次确定了奋发的新目标,以工程建设为抓手,开始了城市建设的全面升级。

  年初,《郑州林业生态市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4-2018年)》出台,明确到2018年完成营造林60万亩,使森林面积达到33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8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4%;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超过50亿元,建成省级林业产业化集群7个;林下种植养殖经营面积达到17万亩;使各类森林公园、生态休闲园、林业观光园达到100个;并建成省级以上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个。

  为实现这一远大目标,《规划》提出了林业生态市建设提升工程的重要任务:实施三大体系提升工程,建立一个林业信息中心,设立一个试验区。即,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升工程,绿色富民产业体系提升工程,生态文化体系提升工程,林业信息中心建设和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升工程。在继续推进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重点实施生态廊道网络工程、村镇社区绿化工程、山区营造林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平原营造林提升工程、沙区营造林提升工程、城郊生态林改造提升工程和森林公园建设工程等八大省市重点生态工程。

  ——绿色富民产业体系提升工程。遵循“林业资源、环境和产业协调发展”的思想和理论,加强绿色富民产业体系建设,以兴林富民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林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并规划实施花卉苗木、特色经济林、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工业、森林旅游等五大林业产业工程。

  ——生态文化体系提升工程。完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加快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加强生态文化宣传,发挥引领时尚、教化民众、服务社会的作用,引导生态保护、绿色消费等生态文明观念;依托现有资源,提高全民生态文化建意识;并开展市、县(区)、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生态文化网络体系建设。

  ——林业信息中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林业深度融合,将林业信息化贯穿于整个林业支撑体系建设中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深化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各环节的应用,使郑州林业实现智慧感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同时,依托郑州林业信息中心,建设林权交易中心、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防控信息中心、森林防火远程监控指挥中心、林业资源监管监测信息中心、营造林管理信息中心,打造林权网上交易平台、林业网上办公自动化平台、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和林业要素网上交易市场。

  ——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设立转变发展方式综合改革试验区,启动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在森林保有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选择西南林区和登封集体林区开展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同时,依托此试验区,成立林权交易中心、林业要素网上交易市场、森林资源评估中心,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权交易、碳汇交易、森林保险等林业改革,建立适合郑州实际的体制机制。

  按照《规划》,到2018年,郑州生态环境将大幅改善,每年新增生态和经济效益价值达403.22亿元。同时,规划的全面实施将构筑起郑州绿色生态屏障,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弘扬绿城的绿色文化,促进郑州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据估算,届时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0%,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全民生态意识将显著提高。

  新号角吹起新激情,新目标促进新跨越,新举措谱写新篇章。可以预见,有了过往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丰富经验以及新时期建设的更高要求,未来的郑州市城区必将呈现“湖光秋月两相和,众鸟高飞尽”的瑰丽景色,农村发展将呈现“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崭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