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撑起渠首绿色屏障

15.10.2014  12:46
      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全县国土面积2820平方公里,其中水源区面积为2616 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92.8%。

      本月正式调水后,淅川县境内水域面积将扩大到506平方公里,占水库总面积的近一半,库容由174.5亿立方米增至290.5亿立方米,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这里也将真正成为北京的“水龙头”。

      为确保一库清水北流,近年来,淅川县在积极服务中线工程建设、全力做好移民迁安工作的同时,坚持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以创建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为载体,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要求,积极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水质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初步形成了生态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业三大产业体系。

      生态农业

      民富景美山川秀

      寒露时节,记者站在淅川县毛堂乡金戈利绿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园公司)的万亩生态茶园里,放眼望去,群山披绿,鲜花怒放,绿树相映;群山脚下,清澈的鹳河,潺潺流过,河流的边上,水草丰美,白鹭翩翩……

      绿园公司总经理潘天富介绍,为了搞好生态,不影响水源,他们公司是围绕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而成立的一家“农”字号企业。公司现已种植龙井43、中茶108、安吉白茶等多个优良品种,待茶园全部建成后年可产各种有机绿茶、红茶20万余斤。

      万亩生态茶园从2012年初开始移植栽种茶树,经过近3年的苦心经营,现栽种的茶树大多都已顺利成活,茶园的面积也发展到了6000亩,对水源地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种茶没有水可不行。”潘天富说,为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降低损耗,绿园公司铺设了12公里长的两条主输水管道,再通过23条分管道把主管道的水进行分流,全部茶园的实现山泉自流灌溉。

      另外,绿园公司还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建设高标准智能双温大棚2万余平方米,全部采用工厂化快速繁育技术,现已培育突尼斯、中农红、红如意等软籽石榴近百万株,尤其繁育并保护了国家濒危树种红豆杉。

      在一快速繁育车间,毛堂乡店子村的王小萍正忙着给茶树苗浇水。今年45岁的她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一天只用干8个小时,轻松自由,一个月还有1800元的收入。”

      不仅是毛堂乡,整个淅川县的17个乡镇都在竞相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日新月异。老城镇吸引卿龙公司、景新公司建设竹子基地5000多亩,今年年底将发展到1万亩;荆紫关镇在丹江沿岸规划了万亩湖桑基地,现在已种植5800亩;西簧乡嫁接改造了5500亩薄皮核桃,累计20多万株;大石桥乡除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竹柳基地,万亩仁用杏基地也已初具雏形;香花镇10万亩玫瑰基地火热进行中;盛湾镇种植的软籽石榴和金银花更让农民喜上眉梢……这些基地错落有致地点缀在丹江两岸,绵延成了一道亮丽的生态屏障。

      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生态的有机肥料。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淅川绿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新公司)应运而生,专注于生物肥料的研发。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县位置特殊,责任重大。我们公司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当作企业的历史使命,致力于生产出功效好、无污染的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绿新公司董事长范中民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绿新公司成立6年来,一直坚持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利用最先进的航天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把更多的生物活力素等微生物肥类产品投入市场。“通过几年发展,目前丹汉流域1/3的县市都在使用我们的生物肥,每年产值1.2亿元,有效解决了接近200万亩的面源污染难题。”

      在绿新公司3万多平方米的厂区内,一行红色大字引起了众人关注,“以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农田施肥行为,从科学种田角度提升农业用肥价值。”厂区一位负责人介绍,这是绿新公司的经营理念,也是他们努力要实现的目标。在一间育种实验室,工作人员正紧张忙碌着,生化培养箱、玻璃器皿等实验用品一应俱全。目前,绿新公司厂区的年生产能力达15万吨,产品涵盖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微生物菌肥三大系列10多个品种。

      “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是淅川■出的一条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淅川县县长赵鹏告诉记者,巧做生态农业这篇文章,“后移民时代”的淅川,正在向水清民富的目标迈进!

      环保工业

      转型升级发展好

      农业向生态、高效发展,工业也不例外。

      在淅川县丹江减振器有限公司,一座投资2000多万元的污水深度处理设施已投入使用。“经过前段的预处理后,接着综合污水处理,再到这里的深度处理,完全可保证排除的水生态、安全、无任何污染。”公司董事长魏红彦介绍,为确保水源地水质免受污染,他们在处理污水已经达标、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度处理,以此实现排出水无任何污染。

      除了这座庞大的污水处理设施,公司车间内还建有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和循环回收装置,这套污水处理系统不仅标有C处理、B处理等字眼,而且还有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作为备用,经过这套设备处理后的水,全部又被循环利用。在高大的全自动微裂纹镀铬线生产车间,记者闻不到一丝一毫的异味,原来这条生产线采用航空钛材制作,全线循环封闭,既防腐防渗又防气味挥发,可实现全程清洁环保无污染。

      “地基有3米多深,用钢筋水泥加固处理,防止污水渗漏。光是钢筋就用了150多吨。”在深度处理设备前,魏红彦向记者介绍,污水深度处理项目采用的全是循环清洁环保设备,能防腐蚀、防渗漏和防气味挥发,并能识别循环状态,实现自动报警,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因子的产生,保证排放水环保无污染,“等项目建成后,每月可处理污染100吨,完全能够满足公司生产污水的处理需求。”

      在淅铝集团冷轧板带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站内,公司董事长赵志军告诉记者,他们的这套处理系统采用生物处理工艺,可高效去除硫、氮等有害物质,且日处理能力达240吨以上,可完全满足公司的污水处理需要。并且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还可以循环利用,完全达到了零污染、零排放。

      淅川县委、县政府认为,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工业化、城镇化,淅川县的战略重心不能始终放在农业,必须在工业发展上取得突破。

      于是,淅川以建设全省示范性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打造“淅铝、淅减、福森、中原轻工”四大产业园为重点,通过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政策驱动、服务推动四措并举,强力推进工业的转型升级。

      在这次工业转型升级中,淅川县大刀阔斧地关、停、并、转高能耗企业300余家。然而,淅川的工业生产并未受到严重冲击,反而逆势增长:2013年,全年完成工业生产总值382.1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7.6亿元,增长14.6%。更难能可贵的是,淅川县还获得了“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荣誉称号。

      记者一路走来,感受到淅川县在对污染企业加强治理的同时,初步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共赢的路子。

      生态旅游

      山清水秀万客来

      “整个十一期间,渠首每天的游客都在2000人以上。我们已经聘请专家专门为渠首陶岔风情小镇编制了‘旅游功能提升建设方案’,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满足游客吃住玩乐需求……”

      10月10日上午,渠首边上,淅川县旅游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的渠首已成了淅川县旅游的一张崭新名片。

      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近年来提出了“一条主线(生态建设)、一个载体(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四大突破(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新型城镇、生态旅游)”的发展战略,把生态旅游业列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围绕创建渠首丹江5A级景区的目标,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将渠首—丹江—丹江小三峡—香严寺—坐禅谷打造成为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观光带的精品旅游线路。对香严寺景区、八仙洞景区、荆紫关古镇、驻马山景区、神仙洞景区等主要景区进行巩固、升级和改造,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扩大了影响力。 

      并且淅川又相继签约了投资3.2亿元的万正·仓房景区、20亿元的亿隆·马蹬旅游开发、5亿元的淅减·马蹬旅游会所等一批“大块头”旅游项目,为淅川旅游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为解决制约和影响淅川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淅川高标准修建了丹江两岸的旅游码头。县里还重点培育50家星级旅游服务单位,抓好马蹬、香花、九重、仓房等四个旅游集镇建设,大力改善淅川旅游软硬环境,给游客营造一个舒心、开心、顺心的观光地,从而打响渠首旅游品牌。

      除了以上精品线路,淅川县还有很多的农游一体化观光园、采摘园、竹博园等可供游客选择。像上文中提到的毛堂乡万亩茶园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游玩赏景休闲之处,每年春夏秋三季都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为方便游客采摘,绿新公司还专门开辟了一块占地200多亩的生态采摘园,植有美国树莓、突尼斯无籽石榴、核桃、枣、柿子等10多个品种果树,数量近万株。

      十一前夕,绿园公司新建的风格独特、气息浓郁的多功能生态餐厅正式投入运行,该餐厅可同时满足500人的用餐需求。桃花岛、樱桃谷……单是这些农味十足的名字就让人食欲大开了。一位来自漯河的客人体验过后感慨地说,这样的生态农庄,只在国外见过,国内还是第一次见到,建得真不错。

      可以预见,5年后的淅川,将成为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会议接待和文体活动等功能于一体,与武当山、太极湖形成“一山、一水、一太极”养生休闲一条龙,成为国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端湖泊休闲度假观光目的地和跨省协作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在淅川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得到了完美诠释。

      “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努力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高度统一和良性互动。我们坚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有着一流水质、一流空气、一流环境,经济发达、生态良好的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必将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的贡献。”展望未来,县委书记马良泉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