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廊道 “绽放”都市无限生机

01.09.2014  14:34

居民在生态廊道内进行有氧运动。

生态廊道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图片均由郑州市园林局提供

        □本报记者

      李林

      本报通讯员 何彦

      组团发展、廊道相连、生态隔离、宜居田园。

      鸟瞰郑州,环城与放射道路由花草绿廊相连、由小品景致妆点,情趣间折射出城市的动人姿态和勃勃生机,更展现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与执着践行。

      最新统计显示,郑州“两环三十一放射”生态廊道已完成绿化道路21条(段),总长度240.5公里,市区四环以外部分及十条市域快速通道完成生态廊道建设约694公里,绿化面积3214万平方米。已建成廊道上每天有上万名群众休闲、游赏,生态廊道正逐渐成为郑州人的都市花园。

      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说:“生态廊道建设是搭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要素,是资源整合的流通平台。智慧来自群众,推进依靠群众,成果惠及群众,我们会将这一民心工程继续努力完善提升。”③9

A

      破陈立新

      生态交通变革一触即发

      8月26日,郑州中原西路上,晨风卷着微微的秋凉轻拂成片的林子,发出哗哗的响声。市民宁博和骑行队的伙伴们踩着单车快速穿行在廊道间,他说:“每天穿行生态廊道,从每一处花草、每一条彩道、每一张笑脸里,都能感受到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喜悦和骄傲。

      与宁博一样,郑州绵延上百公里的生态廊道在逐渐固化到郑州人欣赏的视野和自豪的情绪中。而这一切都来自于2012年郑州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定。

      2012年的郑州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亟待解决中心城区与各组团、产业集聚区间的低碳与高效连接。审时度势,郑州在2012年2月16日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大会上,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把“两环十五放射”道路(后增至“两环三十一放射”)、“十条快速通道”建成生态廊道,并把它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六项切入点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和先导工程。一场生态交通变革一触即发。

      “生态廊道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概念,与普通绿地不同,它能够将城市空间分布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景观单元通过廊道形式有机连接。”郑州市园林局党委书记、局长张胜利说。

      郑州勾勒出的生态廊道愿景如诗如画:在城市“组团发展、通道相连、生态隔离、宜居田园”的布局下,通过中心城区到县市、到新市镇、到乡村,用交通道路相连,两侧建设20米~50米的绿化廊道。廊道里建设有自行车道、人行步道,配全公交港湾、休闲驿站,实现“公交进港湾、行走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达到交通、人行、绿化、生态的和谐统一。

      如今,郑州已完成“两环三十一放射”生态廊道21条(段)道路的绿化,总长度达到240.5公里,绿化累计完成1831万平方米,建设人行步道288.6公里,自行车道317公里,公建综合体145个,公交港湾207个,广场554个,公厕138个。市区四环以外部分及十条市域快速通道完成生态廊道建设约694公里,绿化面积3214万平方米。

B

      绿色低碳

      大自然与大都市亲密相拥

      秋高气爽的8月,走进郑州西四环路生态廊道,树木花草的幽香扑鼻而来。据初步监测,生态廊道中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最高可达1210个,比市区普通道路增加近10倍。

      “我家住新郑大附近,傍晚到生态走廊里散步已成了习惯。”年近六旬的龚飞老人说。前几天小孙子陪他散步时居然在树林里看到了活蹦乱跳的小松鼠,他们用手机拍下视频分享给亲友们观看。“绿树多了,花草多了,各类小动物也多了。”龚飞老人说,现在走出家门口就能走进大自然,心旷神怡,心情舒爽。

      据介绍,近两年生态廊道所种植的红叶石楠、红叶李、雪松、小叶黄杨、女贞等疏密有致,吸引来夜鹭、灰椋、山斑鸠、黑卷尾、白头鹎、乌鸫、戴胜、大斑啄木鸟等近20种鸟类。

      事实上,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郑州在生态廊道建设中还明确了多项细则,以实现其生态功能、美学品位和低碳原则:在设计思想中,要求适地适树,物种搭配,以发挥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多样性功能;在道路景观中,要求植物造景,通过不同植物群落营造不同的生态体系;在廊道功能中,要求融入多元化因子,构建网络化的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廊道不仅有“景观”,还有更多的“功能”。

      记者在中原西路一公交港湾看到,车站与机动车道相隔着绿化带,不仅停靠安全,还有便利店、茶社等休闲设施方便出行者。“这就是驿站,还设有医疗室、公厕等基础设施呢。不管是休闲购物,还是暂时泊车,即便要租赁自行车骑行,都很方便。”一位在现场办公的郑州市园林局工作人员介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突出生态廊道的生态、景观、健身等“八个功能”,郑州在廊道设计之初就提出,人行步道要宽1米~2.5米,采用渗水环保砖为主的环保材料铺设;自行车道要宽为3米~4米,采用透水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环保材料铺设。并规定,道路单侧绿化带宽度为50米的廊道中,必须设有自行车慢行系统和人行步道贯穿其中,有休闲健身广场点缀每个节点。

C

      以点促面

      深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郑州决定建设生态廊道,不仅是为中心城区与各组团、产业集聚区间建立了低碳高效的连接,更是为了长远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廊道建设拓展了城市空间,城市土地价值得到提升。

      在此建设之前,郑州三四环周边一度成为“三非”问题的集聚地,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屡禁不绝,为配合生态廊道建设,周边城中村实施了整体改造,非法生产小作坊彻底失去了藏身之地。据统计,郑州市取缔“三非”问题企业已超过上千家。郑州把拆迁出来的土地通过绿化转换为农业和林业用地,腾出来建设用地指标,用地紧张局面得以缓解,为郑州未来发展留下巨大空间。

      环境改善了,吸引力随之提升,土地价值倍增。“两年前由于附近脏乱差,土地出让价每亩40万元也招不来商。生态廊道建成后,环境明显改善,现在出让价涨到每亩400万元,想来的企业还络绎不绝。”科学大道西四环附近的翔营村村民王科深有感触。

      更深层面上,郑州生态廊道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点促面改变着整个城市的发展格局。

      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郑州到各县城组团之间存有部分“断裂带”,如路灯不亮、排水不通,通过生态廊道建设,空中电缆和飞线入地,一批热力、燃气、供电、供水管道得以新建,一批沿线学校和医院重新改造,硬件设施及时完善,城市功能得到延伸,公共服务更加贴心,城市组团式发展获得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