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周口:科学崛起的心灵之约

14.08.2014  12:49
      您生活的城市还能见到蓝天、碧水和清洁的乡村吗?如果没有,请您来周口感受一下周口的生态文明吧。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发展全局。周口市近年来不断加大环境治理、植树造林、生态农业等方面的发展,努力打造生态周口,切实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周口沙河

  环保“三大工程”确保蓝天、碧水和乡村清洁

  今年5月6日上午,周口市召开环保“三大工程”动员大会,制订了3年内全市PM2.5下降10%、主要河流消除黑臭、创建一批清洁示范村的环保目标。

  近年来,周口市共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中心城区PM2.5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并进行实时监测,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56天;对18家涉重金属皮革企业进行了专项治理;市区天然气覆盖范围内的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部分已被淘汰或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全市大部分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省定目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环保“三大工程”分别确定蓝天、碧水和乡村清洁工程的环保目标任务。蓝天工程要求:2014年至2017年,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5%以上,细颗粒物(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碧水工程要求:2014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流经城市的主要河流消除黑臭现象,河流断面水质平均达标率达7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的省定年度目标,确保全市水环境安全。

  按照省发改委工作部署,《周口市河流清洁三年行动计划》上报沙颍河、流沙河、洼冲沟、运粮河等44条拟治理河流,流经城市规划区内河流长度280.167公里。其中,2014年拟治理92.505公里,河岸绿化面积204.2万平方米;2015年拟治理85.422公里,河岸绿化面积264.6万平方米;2016年拟治理57.67公里,河岸绿化面积188.7万平方米。

  今年,周口市把消除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水体黑臭现象作为2014年乃至今后若干年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从控源截污、环境整治、清淤疏浚、调水引流、生态修复、防洪治涝等6个方面进行整治建设。到2016年,周口市将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河,重点河道形成水质清澈、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的绿色生态景观带。到2018年,生态河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河流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基本恢复,城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8月5日下午3时许,在沙颍河周口邓城段,记者看到,在两岸树木的掩映下,河水越发显得清澈透明。

  乡村清洁工程要求深入开展省市生态县、生态镇、生态村创建工作。近几年来,我市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分别是项城市高寺镇、李寨镇;省级生态乡镇17个;省级生态村99个;市级生态村322个。2014年周口市拟创建省级生态村12个、省级生态镇3个。周口市环境综合指数在河南省名列前茅。

  25%林木绿化率让周口绿意盎然

  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周口正在抓紧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努力打造充满绿色、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2014年是周口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的开局之年。今年,经核查,全市植树造林面积11.3639万亩,是总任务9.184万亩的123.7%;廊道绿化工程完成2.83万亩,占省下达任务0.34万亩的832%,高速、国道、省道两侧生态景观效果初步显现。此外,周口市还是全省第一批实现林业生态市建设的省辖市。2010年,周口市1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省林业生态县验收,提前两年建成林业生态市。

  周口市目前林木绿化率达25%,森林覆盖率8.46%,这些林地对改善农田小气候、保持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及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周口市森林林带主要分布在沿黄泛区一带的太康、扶沟、西华、淮阳,其他县市区及沙颍河、涡河、汾河等大型骨干河道的两侧也有零星分布,比如扶沟林场、西华林场、周口文昌生态园景观森林、商水白鹭森林公园、商水黄寨名贵花木植物园、沈丘槐园、沿淮阳城湖竹林、西华黄桥桃园和田口大枣等林地。8月5日下午6时许,记者在商水县黄寨名贵花木植物园看到,园内树种繁多,长势郁郁葱葱。远处,成群的白鹭在树枝上翩翩起舞(如右图),仿佛进入仙境一般。

  目前,周口市还有国家级湿地公园两个,分别是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河南汾泉河湿地公园。这些湿地在地球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对净化水质、调蓄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半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让市民休闲有去处

  久居高楼林立的城市居民都渴望到柳绿桃红的乡野间,呼吸新鲜空气,放松紧张心情。同时,生活在城郊的农民,也期望借助城市的快速发展及市民日益强烈的休闲需求,提升土地收益和生活水平。如何让他们的愿望得以实现呢?今年,周口市启动实施了都市生态农业工程,为城市市民、城郊农民打造“半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

  周口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周口市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打造辐射城市郊区及周边部分县(市)的“半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有条件的县城周边,规划建设一批以特色种植业、设施园艺业、生态休闲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为主题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精准设施农业园区、高新农业科技展示园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围绕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半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积极发展蔬菜、果品、渔业等有机农业、绿色农业、高效农业,注重生产名、特、优和鲜活细嫩的农产品,切实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同时,围绕城乡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等消费需求,深入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积极发展花卉、采摘等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切实达到让城市市民休闲、娱乐有去处,城郊农民增加收入有奔头。

  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自2003年以来,周口加大沼气建设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沼气工程,项目区的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截至2013年底,全市户用沼气累计达到35万多个,建成各类沼气工程394处,实现集中供气1万多户,年可处理人畜粪便500多万吨。在户用沼气建设上,把户用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改厨”有机结合,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传统的烟熏火燎生活用能方式,及环境脏、乱、差的卫生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