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农民致富的“ 财神”

24.09.2014  11:43

              金秋时节,走进夏邑县,犹如走进百果园,红色的苹果,金黄色的梨,紫色的葡萄,白色的双孢菇,绿色的蔬菜,成方连片,一望无际。这精美的画卷来自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夏邑分校师生的辛勤耕耘与精心设计。

              近年来,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夏邑分校的领导和教师们经常走村串户,与农民促膝交谈,深入了解农民教育培训现状,理出了“农广校培育新农民、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发展新农业、服务新农村”办学新理念,拓展了农民培训的夏邑模式。该校连续7年获得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特等奖、 被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农业部、教育部、劳动部、中央农广校领导和专家等多次专程到夏邑县考察该校工作并予以肯定。

              抓农民培训 培养就地就近就业农民

              要想让农民致富,就必须让其掌握技术。该校把绿色证书培训列为工作重点,每年培训不少于3000人。并搞好冬春农民科技大培训,每年培训都在10万人次以上。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过去是以培训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转移为主,该校校长何新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在思考:劳动力输出转移后,土地谁来种,怎样才能种好?

              当2009年阳光工程转型为以培养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为主时,该校决定把阳光工程培训班办到村。每次开班校长都亲自为学员上第一课。从2010年至2013年,该校共培训技能型阳光工程学员11700人、专项技术培训3700人。

              夏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县”、“中国食用菌之乡”,被省授予 “河南省畜牧大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并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殊荣,进入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农民培训功不可没。

              办中职教育 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

              阳光工程培训虽然技术性强,但时间短。而要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则需办好全日制中专班。

              2010年,省农广校开设全日制中专班,夏邑分校强力跟进,把中专班办到村,围绕当地大棚蔬菜这一支柱产业开设了现代种植技术专业,在刘店集乡的三里、吴楼、孔祠、徐马庄4个大棚蔬菜种植专业村举办4个中专班,招收注册学员198人,实施 “双班主任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班的管理水平。

            试点中专班的成功举办调动了周边专业村农民争上中专班的积极性,教育规模逐步扩大。2011年,在7个专业村开办了中专教学班,注册349人;2012年,又在7个专业村开办了中专教学班,注册358人。

              中专班办在村里,村民们节省了时间,节约了食宿路费。既推广了农业科学技术,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创新搞试点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2年国家推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夏邑被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该校主动当好参谋,协助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下发了《夏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县政府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办公室设在该校,围绕蔬菜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项制度。

            为了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该校组织一大批学员前往山东寿光、西安杨凌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新型职业农民王飞在该校的帮助指导下,流转土地 105亩,办起了家庭农场,年收入近百万元。

              2013年,全省在夏邑首批认定了52名蔬菜产业新型职业农民。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商丘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予以报道。夏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先后在全省、全国专题会议上交流,得到省、部领导的支持和肯定。今年,夏邑又被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