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瓜农种瓜销瓜诀窍揭秘 寻找市场需求注重西瓜质量

27.06.2015  14:30

  【编者按】“萧县石榴砀山梨,汴梁西瓜甜到皮。”西瓜是开封叫得响的品牌。又到西瓜丰收季,与往年出现滞销的情况不同,我市瓜农开始自觉用市场意识、用科技意识、用高端意识,抵御风险、做好包装、提升品质,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健康的生态致富路。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揭开我市瓜农种瓜销瓜的秘诀,探寻提振汴梁西瓜美誉的路径。

  “‘土’挣钱、‘洋’挣钱、‘半土半洋’不挣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杏花营镇贺砦村的吴国军告诉记者,“”,就是汴梁西瓜最传统的品种和种植方法;“”,就是从市外引进的西瓜优质品种和种植方法。

  “西瓜销售是市场行为,种植品种要满足消费者需求。品质好了,市场接受了,瓜就不愁卖。”吴国军说。作为杏花营镇的老种瓜户,吴国军种的西瓜每年都十分畅销。他种的40万斤西瓜5月开始投入市场,如今,吴国军的西瓜已销售一空,好的品种每斤约10元,最低的品种每斤在3元以上。像吴国军这样的西瓜种植户,在我市越来越多。

  我市传统的汴梁西瓜,个头并不大,品质却很好。1974年,当时花生庄村的村主任将精心培育的“”西瓜送到北京献给毛主席。从此,花生庄西瓜成为汴梁西瓜的代表而声名远扬。如今,花生庄部分瓜农坚持种植老品种,使用老种植技术,不喷洒农药、不施化肥、不嫁接,深受消费者欢迎,许多市民都是前往地头预订西瓜。而吴国军是种植“”西瓜的代表,他种植的一些国外品种,一粒种子就1.8元,并且进行大棚吊种、单秧单瓜,这种西瓜已经作为高档礼品瓜,销售火爆。

  无论“”瓜、“”瓜,品质好是根本。“卖瓜,不能‘闭门造车’。要主动了解市场。”吴国军说。除了品质口感,个头也很重要。“西瓜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在城市。如今,一个三口之家就喜欢5斤大小的西瓜,这顿吃完,下顿再买。很少有家庭买几个十来斤的大西瓜放家里存着吃。”吴国军说。

  只有品质优异的西瓜,才能为市场所接受。吴国军等瓜农巧就巧在抓住了销售的切入点。不仅如此,吴国军种植的西瓜和水稻乡花生庄瓜农种植的西瓜,在销售时间上也提前一步。周边省市瓜农种植的传统西瓜要在7月初才开始上市,为了抢占先机,

    吴国军种植的“”西瓜和花生庄瓜农种植的“”西瓜在

  5月上旬便开始上市,到6月下旬就销售完毕。这样一个时间差,打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效果,从而稳稳地赢得了市场。

  与此同时,政府搭建平台来改变种植种类和模式,也让我市瓜农由普通的种瓜摇身变为成为高效的农业发展项目。6月13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举行了“斗瓜”大赛,让全区瓜农把自己最拿手的西瓜集中展示出来,从而逐步在瓜农间进行品种交流、技术共享、取长补短。“政府搞‘斗瓜’大赛,为的就是让我们抱团发展、形成拳头、抢占市场。”吴国军说。在此次“斗瓜”大赛中,吴国军一举夺得了“瓜王”的称号,为示范区瓜农树立了一个标杆。

  “政府搭好台了,我们就要主动改变,寻找市场的需求。找准销售时机,再种出市场需要的西瓜,还愁没人买吗?”吴国军说。

  (开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