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成为非法集资犯罪重灾区

07.05.2015  11:52

  5日,上海市检察院发布《2014年度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4年本市金融犯罪案件总量较2013年上升超四成,各金融行业均有涉及,借助新概念、新业务、新产品等实施的犯罪逐步蔓延,金融从业人员犯罪案件高企,伴随金融创新而来的刑事法律风险值得关注。

  上海市检察院此次发布的《白皮书》包含总报告《2014年度上海金融检察情况通报》和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三项分报告。

  金融犯罪总量上升

  201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1245件1395人,金融犯罪审查起诉案件2063件2378人。案件共涉及6类25个罪名,包括金融诈骗类犯罪1823件,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犯罪192件,扰乱市场秩序类19件,金融从业人员职务犯罪21件,金融从业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犯罪8件。

  总体而言,随着金融监管部门加大查处力度,金融犯罪案件总量上升。2014年全年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起诉案件2063件2378人,较2013年分别上升46.2%和47.8%。金融犯罪案件在全部刑事犯罪案件中的比重由4.5%升至6.1%,整体发案形势不容乐观。

  其次,罪名分布变化较大,6类犯罪大幅上升。除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以1752件的数量占全部金融犯罪案件的84.9%,连续6年居金融犯罪首位外,非法经营金融业务案件持续下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骗取贷款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保险诈骗、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等6个罪名大幅上升,合计占比由2013年的4.4%升至9.3%。

  同时,犯罪向新业务、新产品蔓延,覆盖各金融行业。2014年的金融犯罪案件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行业的各个金融业务,并呈现出向金融新产品、新业务拓展的趋势。

  非法集资案值逾27亿

  《白皮书》指出,2014年,非法集资案件增幅较大,多假借理财产品为名实施。2014年全市共受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56件,集资诈骗案14件,案件数量比2013年分别上升195%和75%。其中,借理财产品之名实施非法集资的案件持续高发,多达27件,案值27.1亿余元,与2013年的11件15亿元相比,案件数和案值分别同比上升145%和80.7%,仍然是非法集资犯罪的重灾区。其中,多起案件的理财产品有银行工作人员参与销售。

  去年,针对证券犯罪的查处力度加大。2014年全市受理证券犯罪案件26件,比2013年上升53%。因证券监管部门加大了查处力度和交易所“大数据”系统的有效运用,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和内幕交易案件分别由2013年的0件和1件1人,增至18件21人和3件5人。

  本报记者郭剑烽

  特约通讯员施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