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业务或分级持牌 部分银行或无缘发行
业内专家认为,若采取分类监管模式,可鼓励风险管理较为完善的银行继续合理发展理财业务,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促进有能力的银行设计一些净值型、期限相对较长的理财产品,逐步摆脱刚性兑付。
记者周萃监管部门对理财业务频频发声,预示理财业务清理整顿或将步入“深水区”。日前,央行明确表示,要下决心整顿同业和理财业务。与此同时,亦有消息指出,银监会未来将对银行理财业务实行分级持牌和分类监管,部分风控能力弱的银行,将与理财业务发行“绝缘”,只能参与代销。
业内专家认为,若采取分类监管模式,可鼓励风险管理较为完善的银行继续合理发展理财业务,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促进有能力的银行设计一些净值型、期限相对较长的理财产品,逐步摆脱刚性兑付。
投资方向不同是主要区别
据了解,有限牌照经营是银监会近年来倡导的监管方向,其核心是根据不同银行的资产规模、资本水平、风控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给予不同的业务牌照,能力弱的银行原则上不能做需要较高技术水平的业务,从而达到控制金融风险的目标。
“对银行理财业务实行分级持牌和分类监管,符合监管层一贯的监管思路。”某国有大行资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
据了解,经营理财业务的银行将被分为ABC三类,三类持牌标准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投资方向上。其中,C类银行只能代销,而不能发行管理理财产品;B类只能投资高等级信用债等风险等级相对较小的标准化资产,不能投资“非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A类投资范围最广,也只有A类能投资“非标”,投资比例依然要满足“8号文”要求。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银行理财业务分类持牌经营,对长期混乱的理财市场无疑是个整顿,长期利好银行业。
“近年来,全行业理财业务发展较快,也确有部分银行因规模扩张或存贷比压力大等因素使存量理财业务中非标资产的占比超过‘8号文’的监管要求,要在短期内达标必然会增加这些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压力。如果不在业务源头作出严格限制,这些银行不可避免地会通过各种‘创新’来达标,导致监管要求不能落到实处,分级持牌有利于从根本上肃清当前理财市场的混乱。”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从控制银行业风险和理财业务风险的角度出发,确有必要对理财业务的发行环节进行规范,通过限制部分业务模式较为激进、风险控制较弱银行的业务准入,进一步使理财业务的发展更为稳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许文兵认为。
探索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
据记者了解,在“8号文”发布后,虽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的非标债券资产总量有所下降,但存在部分理财资金通过同业存款对接非标资产的情况,这种以特殊交易结构绕过监管要求的操作模式,不但没有实质性降低理财业务的风险,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银行业理财产品余额9.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万亿元。
“一些产品投向限制性行业和领域,规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监管。”央行报告认为,加速发展的银行理财业务,潜藏着较大风险。
许文兵认为,要求银行理财业务分级持牌并分类监管,可以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在坚持“栅栏”原则的情况下,探索银行理财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新产品和新模式。
“如果能采取分类监管的模式,既可以从根本上限制某些银行逃避监管的行为,也可以使风险管理较为完善的银行继续合理发展理财业务,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许文兵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一些资产质量差、风控能力弱的C类银行,投资管理能力弱,不少“非标”对应项目以当地县市企业为主,风险较大。专家认为,取消其自主研发和管理理财产品的资格,不仅对其长期发展有一定益处,也有利于保持理财资金投向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致。
逐步摆脱刚性兑付业内人士认为,分级持牌在净化市场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有能力的银行设计一些净值型、期限相对较长的理财产品,逐步摆脱刚性兑付。
近年来,银行、信托、证券等各类理财产品快速发展,刚性兑付现象日益凸显,不仅助长了道德风险,也抬高了市场无风险资金定价,引发资金在不同市场间的不合理配置和流动,带来诸多问题。
“长期以来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较少被打破,一些理财投资者的风险承担意愿远低于股票、外汇、基金投资人。而金融机构一旦存在第三方兜底或介入的预期,为吸引投资者,也会忽视项目的风险,优先选择收益高的项目,尽职调查和风险控制薄弱。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往往投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调控领域,并通过资金挤出效应等渠道,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央行日前在其《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
央行还明确表态,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打破刚性兑付,让一些违约事件在市场的自发作用下“自然发生”。
然而,受制于“卖者尽责”尚未到位,业内普遍认为,“刚性兑付”难以在短期破局。“分级持牌、清理整顿理财市场后,剩下声誉好、管理能力强、资本实力雄厚的银行,‘卖者尽责’能更好实现。”许文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