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理论指导实践 河大学子“第二课堂”展风采

03.12.2014  01:32

      为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动手能力,11月29日,河南大学首届电子组装与设计大赛隆重举行。集成电路板、电阻、二极管,这些平日里少见的电子元件出现河大学子的手中,来自全校各院系的600余名学子报名参赛。经过初赛的选拔,共有144名同学晋级决赛,他们向收音机组装发起挑战。

   全校动员 乐此不疲

  上午九时,实验室中一片沉寂,只有拼装零件,焊接元件的响声。“一定要把电压调到3伏!”为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指导教师大声提醒参赛同学。

  目不转睛地看着手中的组装说明,小心翼翼焊接着每个元件,一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为非专业组的一员,医学院大一学生张子路在工作台面前却展现出“专业”的一面。

  面对称赞,她摇着头说:“我就是对这些感兴趣,以一种‘重在参与’的心态报名了,没想到我这业余技能还真进了决赛。”

  临近傍晚,实验室里陆续想起了接收信号的“滴滴”声,同学们都在对自己的收音机做着最后的调试。

  “老师,我的线圈没错啊,为什么不响呢?”

  “在那个实验室可以收到信号,在这怎么就不行?”

  看似简单的收音机,组装起来却没那么容易。“焊接对大部分同学来说难度不大,关键在补救和调试,这也是为同学们开设的“第二课堂”,真正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教师坦言,能否组装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电子组装的兴趣,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达到锻炼的目的。

  来自物理与电子学院的大二学生魏莎莎笑着说道,“一般大三才会开实践课,现在参加比赛让我提前练习,也积累了书本以外的经验,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加强实践 学以致用

  “真没想到同学们参与热情这么高!”大赛的指导教师王清林介绍道。由于大赛面向全校开放,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同学水平各不相同,主办方也积极组织赛前培训,帮助参赛选手熟悉各项操作,以激发同学们对电子组装的兴趣。

  注重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我们物理院原来一学期有18节实践课,现在增加到36节,老师累点没什么,只想让学生们有更多实践机会,真正懂得如何运用知识,为就业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大赛指导教师说。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教育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河南大学通过不断举办实践营销节、电子组装与设计大赛等多项活动,鼓励同学参与其中,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以实践的形式展现出来。                           

  谈及举办本次大赛的目的,主办方坦言:“课本上的知识永远只是告诉你‘是什么’,唯有必躬其身,才能在理论与实践的路上寻求到真正能指引自身前进的‘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