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等:一个年轻团干的扶贫担当——河南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陈昊驻村记

20.10.2016  00:39

      《中国青年报》2016年10月17日第8版以《一个年轻团干的扶贫担当——河南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陈昊驻村记》为题;《河南日报》2016年10月12日第9版头条以《只要村民有需要一定尽“洪荒之力”——访河南理工大学驻村书记陈昊》为题;《焦作日报》2016年10月12日第6版以《“群众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记河南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驻博爱县南朱营村第一书记陈昊》为题,报道我校团委副书记陈昊在博爱县清化镇南朱营村担任第一书记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中国青年网、中青在线、新浪网、凤凰资讯网等予以转载。相关内容如下:

中国青年报》2016年10月17日第8版报道内容如下:

一个年轻团干的扶贫担当
——河南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陈昊驻村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通讯员 徐春浩

      南朱营村是河南省博爱县清化镇的一个省定贫困村,为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去年任职河南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的陈昊被派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
      刚到南朱营村,陈昊虽然有所准备,但现实的情况仍让他心里一惊。
      这是一个有着336户、1350人的省定贫困村,仅贫困户就105户,贫困人口434人,占了整个村子的三分之一。
      “有一段时期,许多地方扶贫往往以贫困村整村推进、产业项目扶持为主,扶贫资金要么对‘大户’进行‘大水漫灌’,要么就是‘撒胡椒面’,贫困群众真正受益很少,带动发展的效果也不明显。”陈昊认为,必须把精准扶贫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确保上级专项及配套资金全部用于扶贫的准确位置。
      在陈昊眼中,南朱营村也有自己的“四宝”:临着高速,地多,西瓜小有名气,上级的扶贫政策。
      在与村民的走访中,陈昊逐渐明确了思路。立足南朱营村的“四宝”,陈昊带领村委班子采取“产业提升、技能培训、村企联动、政策兜底”四项措施,确立了“2017年南朱营村贫困户全部脱贫,稳定实现扶贫对象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同步小康征途中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陈昊决定先从农业下手。他先是带着村民们到邻近的博爱县、沁阳市种植园考察,接着又赶到河南新郑、兰考,山东青州学习,并邀请农业专家到村作报告,要把南朱营村打造成有机果蔬生产基地和观光采摘园区。
      说干就干,但无论是在村里搞种植、养殖或是外出打工,都需要一技之长,而这恰恰是南朱营村村民所欠缺的。
      陈昊带领村干部逐户统计贫困人口的培训意向,对贫困人群集中进行了养殖、种植、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
      陈昊还积极与当地企业联系,村企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动员企业与南朱营村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提供就业岗位和帮扶资金。目前,已与众鑫纸品有限公司、林泰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晶辉仪表厂、乐德竹叶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联姻”,通过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双向联动,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这一段时间,陈昊正着手筹建农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村淘”服务站。
      陈昊用省派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3年约150万元,县扶贫办到户增收、产业扶贫项目资金100余万元,河南理工大学资助40余万元等各级党委政府、单位提供的300万元左右的帮扶资金,提高南朱营村果蔬种植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为村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为使贫困群众脱贫后能够可持续发展,陈昊想到了河南理工大学这一“智库”优势,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帮助村里建设“村淘”服务站,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原本闭塞的乡村贫困户摘掉贫困帽,成为致富能手。
      为办好惠民实事,陈昊2015年申报了通村公路项目资金近20万元,对村文化东、西路面进行了硬化;2016年申报了“整村推进”基础设施项目资金80余万元,用于村内组组通、户户通道路硬化,清理了村主干道两侧的堆积物,种植绿化树木400多棵,美化了街道和乡村。
      “他来之后,确实为村里做了不少实事。”这是南朱营村村民对陈昊最多的评价。
      “只要贫困村民有需要,我们就一定尽全力做到!”陈昊坚定地说。

河南日报》2016年10月12日第9版头条报道内容如下:

只要村民有需要一定尽“洪荒之力
——访河南理工大学驻村书记陈昊
□本报记者 李树华 本报通讯员 徐春浩

      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我国设立“扶贫日”主要目的是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核心内容是学习身边榜样,宣传凡人善举,动员广泛参与,培育良好风尚。
      9月5日,河南理工大学为博爱县南朱营村捐助5万元慈善扶贫基金,用于救助22户贫困家庭;7月19日,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宣讲团”为南朱营村送来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相声、双簧、朗诵、舞蹈等文艺节目,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基层党员、群众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强大思想武器;6月29日,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免费体检及健康咨询活动在南朱营村举行,医院专家耐心细致地为村民们检查身体、普及健康知识,帮助村民提高卫生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为村民健康筑起一道“防护墙”……这一桩桩、一件件急群众所急、做群众所想的帮扶工作,让南朱营村村民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爱与温暖。
      “只要贫困村民有需要,我们就一定尽全力做到!”河南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驻博爱县南朱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昊在采访中说,“近年来,为积极推进党中央、河南省委‘精准扶贫’战略实施,河南理工大学结合学校优势和贫困地区实际,多方面助力贫困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力地助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为甄别贫困户并为其找到合适的致富渠道,陈昊经常深入到农户家中走访,通过实地察看村民住房好不好、收入稳不稳、劳动力强不强、负担重不重、积累多不多和交通畅不畅等,把村里的贫困人员、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得清清楚楚,“量身定做”确定了南朱营村脱贫致富的工作思路:发挥四个优势、采取四种措施、确保一个目标。
      发挥四个优势,就是着重发挥好南朱营村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传统优势、政策优势。南朱营村东邻长济和焦温高速,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农产品进城和村民外出务工,也便于建设农业生态观光园区。村里现有耕地1850亩,人均1.4亩,土地肥沃、连片,水利设施完备,便于耕作,具备很好的土地资源优势。村民多年从事农业生产,有较好的农业种植习惯和种植技术,村里种植的西瓜在周边小有名气。各级党委政府给南朱营村很多优惠政策,并下拨专项资金,支持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到户增收。
      立足四个优势,陈昊带领村委班子采取“产业提升、技能培训、村企联动、政策兜底”四项措施,确立了“2017年南朱营村贫困户全部脱贫,稳定实现扶贫对象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同步小康征途中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奋斗目标。
      在产业提升上,陈昊积极帮助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土地附加值,走特色农业发展道路。为此,陈昊带领村民们考察了博爱县孝敬镇有机蔬菜种植园、绿色蔬菜批发市场和沁阳市紫陵万亩果园,参观了山东青州映霜红种植家庭农场等并邀请农业专家到村作报告,帮助村民特别是贫困户提升种植水平,努力把该村打造成有机果蔬生产基地和观光采摘园区。
      致力于办好惠民实事,陈昊2015年申报了通村公路项目资金近20万元,对村文化东、西路面进行了硬化;2016年申报了“整村推进”基础设施项目资金80余万元,用于村内组组通、户户通道路硬化,并种植绿化树木400多棵。此外,陈昊还计划筹资26万余元建设一处占地约2000m2的村民休闲文化广场,打造一处凝聚村民的精神家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给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健身、娱乐的活动场所。
      积极发挥河南理工大学“智库”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变“输血”为“造血”,帮助村里建设“村淘”服务站。充分发挥“互联网+特色农业”的组合优势,使原本闭塞的乡村贫困户摘掉贫困帽,成为致富能手。

焦作日报》2016年10月12日第6版报道内容如下: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记河南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驻博爱县南朱营村第一书记陈昊
本报通讯员 徐春浩

      7月19日,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宣讲团”为博爱县南朱营村群众表演了歌曲、相声、舞蹈等文艺节目,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基层党员、群众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强大的思想武器;9月5日,河南理工大学为南朱营村捐助5万元慈善扶贫基金,用于救助22户贫困家庭,让贫困群众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爱与温暖。
    “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就一定想办法满足。”日前,河南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驻博爱县南朱营村第一书记陈昊说。近年来,为积极推进党中央、河南省委精准扶贫战略实施,河南理工大学结合学校优势和贫困地区实际,多方面帮助贫困村打响脱贫攻坚战,有力助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

建强基层组织 理清扶贫思路

      陈昊总是说:“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未来的期盼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驻村以来,他坚持吃住在村里,每月在村工作20天以上,积极履行驻村第一书记“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四项岗位职责。
      为充分发挥南朱营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陈昊结合村民的生活习惯,将每月10日晚上定为全体党员学习日,精心设计学习内容,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确保学习收到实效。
      此外,他还积极建立和完善党小组制度,制定出台了《南朱营村党支部关于加强党小组建设的意见》,将37名党员分成4个党小组,并要求各党小组组长发挥好组织员、信息员、联络员、宣传员等职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群众信赖的坚强堡垒。
      据了解,南朱营村有贫困户105户,是名副其实的省定贫困村。
      为甄别贫困户并为其找到合适的致富渠道,陈昊经常深入村民家中走访,通过实地察看村民住房好不好、收入稳不稳、劳动力强不强、负担重不重、积累多不多和交通畅不畅等,把村里的贫困人员、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摸得一清二楚。
      “陈书记经常到我家嘘寒问暖,不但为我想办法、出主意,还帮我申请了低保,并帮我爱人在离家不远的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逢年过节还给我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物品,我们特别感谢他。”该村一位村民说。

落实基础制度 办好惠民实事

      “贫困群众的渴望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精准扶贫就要从村民最急需解决的事情做起。”陈昊说。
      2015年,陈昊申报了通村公路项目资金近20万元,对村里的部分路面进行了硬化;2016年,他又申报了“整村推进”基础设施项目资金80余万元,用于村内组组通、户户通道路硬化,清理了村主干道两侧的堆积物,种植绿化树木400多棵,美化了村里的环境。
      “这条宽敞、整洁的村道水泥路,惠及我们村的1300多位村民,真正成了大家的‘致富路’。”南朱营村村民赵福东兴奋地说。
      看到村委会的办公条件简陋,陈昊筹措资金近2万元购置了空调、电脑、打印机、办公桌、办公椅等设施,积极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
      为使贫困群众脱贫后能够可持续发展,陈昊还积极发挥河南理工大学“智库”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变被动为主动、变“输血”为“造血”,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帮助村里筹建“村淘”服务站。
      据陈昊介绍,服务站建成后,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研发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还可以为村里培养一批电子商务人员,突破农村物流、信息流的瓶颈,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从“买进来”的角度,“村淘”可以让村民买到价格更实惠、质量更好、品类更丰富的商品;从“卖出去”的角度,“村淘”可以把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宣传出去、销售出去,充分发挥“互联网+特色农业”的组合优势,使贫困户成为致富能手。
      在谈到驻村以来的感受时,陈昊深有感触地说:“用心,就是要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服务,找准帮助群众脱贫的办法,号准病因、摸清病根,寻找治病良药。用情,就是要饱含深情去工作,把群众当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关心他们的安危冷暖、利害得失,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上。用力,就是要脚踏实地、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履职尽责,全力以赴打赢扶贫攻坚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6年,陈昊被博爱县委、县政府授予“两学一做”(扶贫)之星,河南理工大学也两次在博爱县扶贫攻坚阶段性工作暗访检查评比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动员广大师生关注、关心扶贫事业,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确保在带动大家脱贫致富的同时,促使师生走出象牙塔,结合扶贫项目开展深层次、接地气的研究。”陈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