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落井”之谜:谁是将她置于死地的主谋?
珍妃(资料图)
紫禁城里,有许多水井。在所有的井中,一口位于贞顺门内的不甚起眼的井,名气最大,成为今天故宫游客必到的景点之一,这就是“珍妃井”。
珍妃,他他拉氏,镶红旗满洲人,生于光绪二年(1876年),光绪十三年与同父异母的姐姐一齐由广州北上,送选秀女,第二年被选封珍嫔,得到光绪的宠爱。光绪二十年正月,因慈禧六旬庆典,晋封为珍妃。
但就在同一年年末,这位不过十八岁的女子,命运开始逆转,一步步“走向”那口后来以她为名的水井。
国法亦家法
那一年,甲午战争爆发,主战的“帝党”与主和的“后党”僵持不下。珍妃的兄长礼部侍郎志锐等弹劾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大臣。为打击“帝党”,慈禧以“近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事”为由,于十月二十九日(11月26日)将珍妃和她的姐姐瑾妃降为贵人。
十一月初一日,慈禧发布了一道措辞严厉的懿旨:
皇后有统辖六宫之责。俟后妃嫔等如有不遵家法,在皇帝前干预国政,颠倒是非,着皇后严加访查,据实陈奏,从重惩治,决不宽贷。
同日,慈禧又特地给瑾妃和珍妃下了一道懿旨,直接予以斥责:
瑾贵人、珍贵人着加恩准其上殿当差随侍,谨言慎行,改过自新,平日装饰衣服俱按宫内规矩穿戴,并一切使用物件不准违例。皇帝前遇年节照例准其呈递食物,其余新巧希奇物件及穿戴等项不准私自呈递,如有不遵者,重责不贷。特谕。
从后一道旨意不难看出,后来人们常说的珍妃“喜作男子装”,与光绪“时常互换装束,以为游戏”,并非向壁虚构。1948年出品的电影《清宫秘史》里,就有此类的情节。
第二天,珍妃手下的太监高万枝因“诸多不法”之罪名,未经审讯,即交“内务府扑杀”。杀奴震主,意向显然。
约一年后,即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十五日(1895年12月1日),甲午战事已尘埃落定,禁宫之内的“婆媳”关系略趋缓和,慈禧恢复了珍妃和瑾妃的位号。
光绪二十四年,变法运动兴起,珍妃又是渴望独立自主的光绪的积极支持者。
“戊戌政变”后,慈禧将光绪、珍妃囚禁。侍奉珍妃的太监不是被处死,就是遭杖责、枷号等处分。当时光绪被囚禁在瀛台,而珍妃先是被囚禁在建福宫,后移至宁寿全宫景祺阁北头的东北三所,这是宁寿全宫最北边的一个院落。
这里就是所谓的“冷宫”。据清宫太监、宫女等说,东北三所和南三所,都是明朝奶母养老的地方。奶母有了功,老了,不忍打发出去,就在这些地方住。珍妃住北房三间最西头的屋子,屋门由外倒锁着。窗户有一扇是活的,饭菜、洗脸水都由下人从窗户递进去。珍妃吃的是普通下人的饭,也不许与下人接谈。一天倒两次马桶。屋外由两个老太监轮流监视,他们无疑都是老太后的人。
最苦的是遇到节日、忌日及初一、十五,老太监还要“奉旨申斥”,即代表老太后列数珍妃的罪过,当面指着鼻子训斥,珍妃则跪在地下敬听。申斥在午饭时分举行,完事以后,珍妃必须向上叩首谢恩。这是最严厉的家法了。
自杀或他杀?
有关光绪和珍妃被囚禁的生活,曾在慈禧身边生活过的德龄所著《瀛台泣血记》里有一节是“幽囚中的一对情人”,其中说:足足有两年工夫,光绪每晚从瀛台走往冷宫去探视珍妃,从没有间断过一天。
光绪、珍妃“幽会”,电影《清宫秘史》《李莲英》等都特别再现了这一情节。在后一影片中,珍妃甚至亲口对慈禧说出了“已经怀有龙子”的话,相当凄美感人。可惜这不是事实。
瀛台位于西苑,即今天的中南海,而珍妃的囚禁之地是在紫禁城内。清代紫禁城与西苑,都有严格的警卫制度,著名清宫史专家朱家溍先生在《故宫退食录》一书中,曾根据详尽的材料证明说:紫禁城各门按时上锁,钥匙上交,即使奉旨开门,也要合符验看,皇帝本人从西苑出来,要进紫禁城,若不事先传旨,也是进不去的。
朱先生还说:如果光绪帝妃“幽会”属实,清宫保卫系统应该知道这个秘密,长达两年的时间早就保不住密了。朱先生问过宁寿宫的太监耿进喜,耿进喜说:“我当年就在宁寿宫当小太监,要真有这事,我怎么一点影儿都不知道?那怎么能做得到呢?”朱先生指出德龄既不是“公主”,也不是慈禧的“侍从女官”,“不过是陪太后解闷的”,德龄所述很多是“无中生有”。
慈禧与珍妃的紧张关系,不仅仅是与皇帝关系密切的两位女人之间的争斗,更多地透视出深宫之内政治斗争的残酷。但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种不和谐的“婆媳”关系,最后会导致珍妃“落井”。
珍妃究竟是怎样“落井”的,这是清宫的一大谜案。
关于珍妃之死,有两种通行说法:一是跳井自杀,二是她并非自愿跳井,而是慈禧威逼,由手下人强行将她投入井中。
第一种说法首见于罗惇曧的《庚子国变记》(发表于1912年)。书中说,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5日)黎明,联军已攻入北京,慈禧、光绪两宫仓皇“西狩”,当时扈从的人很少,许多妃子、宫女都被打发走了。珍妃最得光绪宠爱,但太后不喜欢她,不让她跟光绪一起出奔,珍妃“乃投井死”。问题是,正被囚禁中的珍妃,何以能走出禁所并自行投井呢?该书未作交待。
长期以来,珍妃自行投井说的记载寥寥,也少有人相信。但近些年却有两种追忆文章说,珍妃确系自愿而死的。1983年《文史资料选编》(第十八辑)刊登唐海炘(他他拉·海炘)的文章《回忆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其中这样说: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不顾国难民危,带着光绪皇帝、皇后西逃。事后听给慈禧做过奶娘的赵妈说:临行前慈禧命人将珍妃从冷宫里带了出来,当着光绪皇帝的面,假意要带珍妃西逃,珍妃表示“国难当头,我不走,而且皇上也不该离开京师”,与慈禧争吵起来。慈禧大怒,表示如果不走只有死路一条,珍妃毅然选择了后者。于是慈禧命李莲英指挥,由太监崔玉贵、王某执行。光绪皇帝见此情景,心如刀绞,忙跪下求情,慈禧厉声斥责光绪皇帝,转身命崔玉贵赶快执行。珍妃不准太监靠近,自己跳入井中。崔玉贵马上向井内投入两块大石头。
这篇文章2001年经《书摘》杂志转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亲见”与“闻说”
2005年,金城出城社推出了一本由那根正与人合撰的书《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慈禧曾孙口述实录》。作者自称他的爷爷是隆裕皇太后之弟,书中有关珍妃死时的详情,是从爷爷那儿听说的,而爷爷又是得自姐姐隆裕太后亲口所言:
与八国联军战败后,洋人军队打到了北京。在完全没有取胜希望的情况下,老太后西行。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因为谁也不清楚这帮洋人最后会干什么?会不会像烧圆明园那样,把紫禁城也烧了。当然西行带不了那么多人,因为人多了就会成为负担。但是因为光绪是皇帝,而我是皇后,同时又是老太后的亲侄女,要带也只能带我和皇上走。其他的一些亲属就地回娘家躲避,妃子们也不例外。可是珍妃非常气盛,不服从老太后的指挥,并当场顶撞了老太后。
书中继续引用隆裕太后的“口述”说:
本来老太后就对珍妃平日的作为有点不高兴,再加上这些紧急时刻的顶撞,老太后气得脸色发白,直打哆嗦。在皇宫里,大清朝几百年来从来没有人这么敢于顶撞太后,即便是皇上都从来没有过,何况一个珍妃。老太后也是非常要脸面的人,气得抬脚就走,珍妃一直跟着老太后说自己的理由,来到了距离珍妃住所不远处。珍妃这时候还不死心,对太后说:“我是光绪的妻子,就要跟皇上在一起,不在一起,宁愿死。活着是皇家人,死了是皇家鬼。”老太后一听,就更加生气,本来火烧眉毛的事情,哪还有时间吵架啊,就对珍妃说:“你愿意死就死去吧。”说话的地方不远处就有一眼井,珍妃紧走两步,说:“那既然这样,我就死给你看。”直接就奔井口去了。老太后一看情况不对,这孩子跟我顶撞两句,怎么还真的去死啊。于是对崔玉贵说:“赶紧去拉住她。”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当崔玉贵跑过去,珍妃早跳下去了。老太后一看没办法了,内忧外患啊,没来得及管她,就走了。
前述的第二种说法,即珍妃被强行“投井”说,较早见于李希圣所写的《庚子国变记》(1902年刊行)。书中记载很简单,只写道:七月二十一日天未明,慈禧“临行推堕井死”,是慈禧亲手所为,还是命人所为,都未有明说。且从其后面的记述可以知道,光绪不在“落井”现场。
恽毓鼎著有《崇陵传信录》(写于1911年,后也称《光绪皇帝外传》),其中说:七月二十一日黎明,两宫仓皇出走,“濒行,太后命崔阉自三所出珍妃,推堕井中”。明确指出了是由崔姓太监将珍妃推入井中。
八国联军入侵时,时任刑部主事的李希圣与翰林院侍读恽毓鼎,都在北京,特别是恽毓鼎长期在清廷国史馆供职,作为“闻说者”,言之凿凿,必当有据。而“亲见者”隆裕太后,描述得更是绘声绘色。到底珍妃“落井”的真相何在呢?
清朝灭亡后,有关珍妃“落井”经过的记述多了起来。《满清野史初编》收入王旡生所撰《述庵秘录》,其“珍妃堕井”条目内称,慈禧威逼珍妃的时间,是在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1900年8月14日)晚间,距两宫出走还早,“当时宫中扰攘,内监崔某遽牵珍妃,毡裹而推堕井”。
编辑:王静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