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卫辉段现酋长墓 墓主曾被隋炀帝开除

11.11.2014  10:29
乞扶令和墓的墓门 翻拍资料图片

  策划文体新闻中心执行 首席记者 姚伟 实习生 陈京 文

  记者 闫化庄 首席记者 陈晓东 摄影 学术顾问 张志清研究员

  大地平旷,远山巍峨,一渠清流,柔柔缓缓,逶迤而来。

  站在卫辉唐庄镇大司马村跨渠公路桥上,眼前大地美如画卷。自焦作到新乡,我们追随南水北调干渠北行,沿途寻访王门、路固、毡匠屯等遗址,随后赶到大司马村。这个村发现的鲜卑“酋长”墓,透露着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丰富讯息。

  大司马村干渠沿线发现了28座古墓,其中一座发现墓志,证明墓主人是隋代“使持节柱国西河郡开国公”乞扶令和及夫人郁久闾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单是“乞扶”、“郁久闾”这两个姓氏,已很令人瞩目。“郁久闾”是柔然王族,柔然强大的时候,西魏文帝元宝炬、东魏权臣高欢(后被追尊为北齐高祖神武帝)都被迫废正妻,分别娶郁久闾氏为妻。那时候,郁久闾氏都是“白富美”,非同小可。

  “乞扶”则是鲜卑乞扶部世袭酋长的姓氏,这个部族曾建立过十六国之一的西秦。乞扶令和,名慧,字令和,《北史》、《隋书》皆有传。他父祖都是世袭酋长,他本人“少慷慨有大节”,弓马娴熟,武艺高强,历宦北齐、北周、隋朝。战时是员猛将,“所当皆破”,战后是位能臣,政绩卓著。

  乞扶令和一生的亮点,是他与隋炀帝的“冲突”,那是一次奢侈和俭朴的对决。乞扶令和与隋炀帝地位相差悬殊,他代表的俭朴如鸡蛋碰石头,结果必然是蛋花纷飞。不过,在纷飞的蛋花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绝不曲意逢迎的坦荡男儿。隔着1000多年时光,他的形象依然高大可敬。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