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迎来“黄金时代”

08.12.2016  18:38

  洛阳市大张物流园的常温配送中心内,员工们正在装运货物。

  我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今年“十一”期间,开封清明上河园吸引大批游客游览参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十二五”期间,围绕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我省上下精心培育、固本清源,通过加强战略谋划,创新发展载体,扩大开放合作,强化投资拉动,服务业实现了总量翻番,占比提高,贡献率提升,综合实力快速壮大,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省委书记谢伏瞻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的目标。他指出:“着眼提升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顺应产业演进规律、培育新的增长点和长远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从“十二五”期间致力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到如今提出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从“”到“”一字之差,不仅是对过去5年发展成绩的认可,更是对未来5年发展目标的笃定。

  现代服务业“提速换挡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纵观世界,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重大转变,尤以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表现最为突出。近年来,美、德、英、法等国服务业产出比已超过70%,这些曾以传统制造业闻名的国家,现在经济发展却是以服务业为主体和动力源泉。从国内看,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也在走同样的路。

  目光转向河南。正在“提速换挡”、加快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也通过一个个“故事”,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传统河南的印象。

  在郑州市郑东新区,仅电子商务大厦一幢楼就集聚了57家电商小微企业,2015年税收突破5亿元,超过了全省许多县域全年的税收总额。一幢楼创造的税收超过一个县,这只是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服务业“聚变”的一个缩影。在这4.7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目前已入驻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68家、金融机构264家。2015年,全区收入达408亿元,税收超百亿元,仅金融业就占了区内产值的半壁江山。

  现代服务业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所释放的巨大潜能,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意义重大,而这些都是传统产业所不能比拟的。

  老牌的肉类生产企业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及早洞悉产业的递进规律,10年前就开始积极投身现代服务业,通过设立鲜易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互联网+生鲜供应链”行动计划,重点打造了“鲜易网”和“冷链马甲”两个线上交易平台,全面改造提升传统的农牧产业和食品加工制造业,完成了从企业物流、物流企业到平台企业的“三级跳”,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和长远竞争力。

  2015年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河南视察期间专程到众品调研,对企业通过“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发展动能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在多个重要场合,总理更是频繁以众品为例,强调以大数据新业态代表的创新理念要和传统行业长期孕育的工匠精神相结合,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促进新动能蓬勃发展,传统动能焕发生机,打造中国经济的“双引擎”。

  “十二五”期间,河南服务业综合实力快速壮大,内部结构不断优化,载体建设成效显著,服务业的综合改革也持续深化。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8万亿元,年均增长10.7%,占GDP比重达到40.2%,位次在全国前移4位。

  “金融豫军”崛起,跨境电商业务“井喷”,特色物流迅速发展……这些都堪称河南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的“亮色”。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9.1%,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经济转型首先是结构的转型,从现在来看河南的产业结构还是‘二三一’,因此必须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经过几年的努力,到‘十三五’末使经济结构逐步演进为‘三二一’。”省长陈润儿指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现实途径,一定要将其打造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跨越发展迎来“黄金时代

  今年“双11”过后,一条不起眼的消息在河南掀起波澜:在这场网购狂欢中,郑州大学的学生共消费3510万元,待收快递包裹多达8万个,创下全国高校之最。

  尽管人们对此众说纷纭,但它也折射出河南巨大的消费需求,展现出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带来的新空间。

  意想不到的还有很多。

  位于中牟县的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近期屡屡“出镜”,赚足了“眼球”。

  围绕“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时尚创意旅游文化新城,打造东方奥兰多”的发展目标,2013年至今,这一园区共签约项目68个,成功引进了华强方特、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华特迪士尼、海昌极地海洋公园、王潮歌“只有”主题演艺公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截至目前,已建成绿博园、方特主题乐园1至3期、杉杉奥特莱斯、海宁皮革城等项目。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7亿元,正在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炙手可热的“新名片”。

  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异军突起,让许多地方感到惊讶,有心人直接向中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文创园管委会主任王朝杰讨教:像中牟这样一个以生产西瓜和大蒜闻名的传统农业大县,靠什么吸引来迪士尼、华强集团这样的国内外顶级服务业“大鳄”?

  这些迹象,已让人们感受到了河南现代服务业崛起的脉动,仿佛天边滚滚而来的春雷,仿佛海平面上冒尖的桅杆。

  发展现代服务业,河南有着突出的区位优势。

  今年8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河南省“”字形高速铁路网最后一笔终于敲定。在高铁时代,以郑州为核心的2小时经济圈,将覆盖600公里半径、4.8亿人口。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强化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航空枢纽地位,郑州航空港位于国内三大经济圈地理中心,2.5小时航空圈覆盖了全国90%的人口,覆盖全国经济总量达95%。

  2015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通航线171条,其中全货运国际航线30条,居内陆省份第一,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同时,以“”字形高铁网、中欧(郑州)班列、国家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为基础,我省还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多式联运体系,这些都为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河南已进入国家级层面的六大战略,既有政策支持,也有真金白银,几乎每个都与发展现代服务业息息相关。

  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要求实现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这为农业服务公司“施展拳脚”提供了可能:水稻改插秧为直播,直升机喷药除草,花生全程机械化……中原大地为农服务市场广阔。

  中原经济区的任务之一,是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交通枢纽建设与华夏文化的传承创新,更是现代服务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些国家战略的实施,既提升战略地位,提供开放环境,又加快要素融合。

  这些利好正在快速发酵:每天15.64万个包裹进出河南,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奔向全球各个大洲、全国所有省区。全省已有进口肉类、冰鲜水产、屠宰用牛、食用水生动物、水果、进口粮食、种苗和整车指定口岸,数量居全国第一。

  王朝杰认为,发展优势与利好政策“叠加”,正是服务业“大鳄”青睐郑州、选择中牟的原因所在。

  河南服务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由大到强”路径何在

  我省的GDP连年稳居全国第五位,但服务业的占比却长期处于全国后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也与我省的经济规模不相匹配。

  要实现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目标,现代服务业既有做“”的压力,更有做“”的任务。

  使命重大,责任在肩。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路该怎样走?省内一些企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被寄予厚望的“金融豫军”,近年来不断发力、快速崛起——

  2014年6月25日,中原证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河南走出了“金融第一股”。短短一年半之后,郑州银行再次登陆H股市场,募集资金约50亿港元,成为我省首家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今年11月25日,中原证券获中国证监会核准,正式拿到发行批文,即将登陆A股市场。

  由13家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新设合并方式组建的我省首家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原银行,历经近2年的发展,以50.92亿美元的一级资本,位列“世界1000家银行排名”第210位,在国内上榜的119家银行中位居第31位,告别“小、散、弱”,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

  作为快速发展的领域之一,河南旅游这张名片越擦越亮。随着全省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从传统景区到以信阳郝堂为代表的特色村落,带动游客从传统景区向全市域、全时域、全领域扩散。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通过与腾讯公司开展合作,洛阳龙门石窟目前已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O2O智慧旅游服务格局。“一部手机游龙门的新时代自此开启。”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主任于迎表示,游客只需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就可以微信购票、扫码入园、听语音讲解、体验互动项目。

  “金融豫军”、旅游文化,包括双汇、众品为代表的公司在发展冷链物流上做出的探索,为河南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范本和支撑,也带来了有益的启迪。

  省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品质化发展,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未来我省将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旅游等,推动传统服务业提升水平,大力发展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对于河南来说,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其难点在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的汇聚融合。”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说。换句话说,如果不能有机融合核心要素,就只能长期徘徊在产业链的低端。

  日前发布的《河南省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提出,要突出载体建设,增强服务供给新支撑。这正是整合现代服务业核心要素的积极尝试。方案还提出,以产业园区为基地,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服务业“两区”和专业园区,加快领军企业培育和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服务业集聚区。

  “力争到2018年,现代服务业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服务业质量效率大幅提升,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45%左右,从业人员占比33%左右。”方案如是“描绘”。

  人才“瓶颈”亟待突破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的支撑。而新经济中个性化、定制化的趋势,同样必须建立在智慧的头脑之上。

  高端人才严重匮乏,新型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这是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最为严重的问题。我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短板在人才,关键也在人才。

  而那些异军突起的现代服务业“新星”,恰恰是人才充分发挥了主导或催化作用。

  众品成功的自我革命,得益于人才团队的强力支撑。在北京中关村,200多位年轻的程序员和工程师为“鲜易网”和“冷链马甲”高效运转。在鲜易控股总部的实时监控大屏上,交易数字不断跃动,要素资源遍及全球,这些都无声地告诉人们:这个地处县级市的公司,为何能傲立于产业链的顶端。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从立项到建设,更是智慧碰撞与融合的结晶。如今,郑州航空大都市研究院已挂牌成立,航空经济理论奠基人约翰·卡萨达教授受聘为该院院长,83位知名专家前来任职。当“临空经济”让人觉得曲高和寡时,是人才让河南占得了先机,同样还是高端专业人才的集聚,又为航空港的长远发展埋下了伏笔。

  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这一目标,既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出发点,亦是发力人才强省战略的又一支撑点。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彬认为,我省应立足已经形成的职业教育优势,从被动发现人才转向主动聚集培养人才,从满足当前需要使用人才转向着眼未来竞争培育人才,以人才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做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提高重点突破的频度和强度,增强带动全局的幅度和力量,不断积小胜为大胜,河南现代服务业才能通过成长的磨砺,创造涅槃的辉煌。(本报记者 高李丽 方化祎 郭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