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中原民居之土坯房

02.07.2015  08:25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而又南北兼容的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中原地区传统民居建筑是一个地域文化的特征,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适应当地气候及其他自然条件的产物,同时也是特定文化、特定民俗的产物。目前,仍然有许多古村落、古庄园、古街道以及窑洞、地坑院散布在河南省境内各地。这些传统民居,富含着建筑学、历史学、民俗学、人类文化学和美学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起着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的作用,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原民居具有正统、大气的风范,细微之处彰显着文化底蕴和建筑美学,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了中原独特的乡土建筑文化。其完整性和传承性,更是真实反映了中原地区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历史风貌和周边环境。如今,传统民居已经是中原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让现代人重温农耕文明,激发出与现代生活迥异的心灵感受。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农耕文明固有的文化形态和方式在迅速消失,传统民居的抢救与保护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河南省近期开始实施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已将“民居和民间建筑”列为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重点。

  在河南的西南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还存有大量的土坯房屋。

  在中国数千年的农耕社会时期,这种用泥土为墙的房子有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尤其在保温保湿方面有着比较良好的表现。但从建筑学角度来说,土坯房有构件强度不足、节点连接弱、结构体系稳定性差等缺陷。尤其是居住环境太差。

  进入本世纪以来,河南为彻底改变山区农民的生活状况,把“异地安置、搬迁扶贫”作为山区扶贫开发的切入点和深山群众脱贫致富的途径,有计划、分期分批地把他们搬出独居的土坯房,迁到小城镇和交通便利的村庄。或许在10年、20年之后,土坯房将彻底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影

[作者:王颂    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