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郑州谈阅读:必须读书,而且最好攻读

22.03.2016  13:57

年过八旬的王蒙精神矍铄,压根儿没有普通老人的老态。无论是与记者对话,还是在众人面前演讲,王蒙一直条理清晰、语言幽默、思想深刻。3月19日,这位被誉为“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当代文学史”的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做客由郑州市图书馆主办,聚协昌博物馆、东兴昶博物馆承办的“天中讲坛”,与读者一起畅聊“永远的阅读”。

读还是不读?读!

一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句“从来名士皆耽酒,自古英雄不读书”,王蒙从我国古代对读书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谈出了自己对读书的看法。在他看来,书是必读的,不读书,就放弃了对人类的本质追求,就放弃了一条完善自己生命的通道。

但读书是需要讲究方法的。王蒙说,最关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了,要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幽默的王蒙拿《论语》结合网络举例子,他说:“什么叫‘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你就变成了网虫了,面对海量的信息不辨真假。‘思而不学则殆’就好比现在的网络大V,没有足够的信息和调查研究,就发布雷人雷语,那就离die(死)不远了。孔子早就预见到了。

王蒙坦言,读书最大的忌讳是急功近利。“人应该为了丰富自己而读书,为了热爱生活而读书,为了增长见识而读书,为了开拓胸怀而读书。

不要用浏览代替阅读

当代的阅读正在受到科技的挑战,王蒙认为,人们正在用浏览代替阅读、用消费性阅读代替学习、用舒适的获取信息手段来代替苦读。如今我们获得信息比古人更便捷化、舒适化、平面化、浅薄化、数量化,这使得人们没有时间去思考和消化信息。“浏览和阅读是两个概念,用浏览代替阅读就会出现白痴化现象。”他说。

王蒙提倡全民阅读,但又提醒大家不要“纯消费”去阅读。读书的非精英化对提高全民素质是一件好事,但当阅读变成一种单纯解闷的方式,就会走向低俗,像古人那样认真读书求真理、求学问、求经世致用的读书人的比例就会越来越小。希望大家不要变得庸俗不堪,不要变成文化上的平均数,一定要具备应有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尊严。

我建议,大家应该读点让自己费劲的书。阅读不单单是悦读,应该是攻读,就像打仗一样,要经历艰难才能把它拿下来。读书最大的快乐就在于从书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东西,艰苦其实是读书快乐的源泉。”王蒙说。

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

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等职的王蒙多年来笔耕不辍,写下45卷文集、1600万字,去年他还凭借《这边风景》获得茅盾文学奖。之所以有这么旺盛的创作力,王蒙说:“主要我对创作兴致很高,对生活兴趣广泛。

曾在王蒙任文化部长时当过其下属的赵士林就说王蒙非常热爱生活,“和孔子性格类似,都是热心肠的入世小老头”。这从王蒙的生活中可见一斑。他说,自己不排斥新生事物,从1991年开始全部用电脑写作,也有微信,也刷朋友圈,今年还把iPhone6换成了华为手机。“人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学了。人要不停地激活自己。”王蒙说。

当被问及在担任文化部长期间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是否实现,王蒙说,有些设想已经实现,比如在新闻出版、舞台艺术演出、中外文化交流等当时看来比较新颖的想法现在都已实现,还有一些仍在做,比如文艺院团改革,也有至今未完成的,比如建立文化艺术国家奖励体系等。但总体看来,我国文化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果,文化经费充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这都让我们对未来有着美好期许。

觉得自己老了吗?”面对记者的问题,王蒙笑着说:“硬说没有老,82岁老头儿卖萌不合适;硬说自己老,又不切合实际。我今年暂时没这种感觉,估计明年就有了。明年没有感觉那就后年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