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几率较高

18.08.2015  14:32
       

虽然立秋刚过,国内大部分产区 玉米 还处在关键生长阶段,但早熟的 玉米 已“开口笑”了,丰收的气息越来越浓。

高产量、高收购、高库存、高进口现象突出

“2013年政府主导在 东北 三省一区收购当年产临储 玉米 7000多万吨,2014年又在上述地区收购了当年产临储 玉米 8400多万吨,但除了2014年3月至6月,市场价格快速上涨,并最高涨到1.4元/斤以外,其他大部分时间国内 玉米 价格均表现平稳。今年年初以来,虽然临储收购进度较快,但 玉米 价格还是出现了持续下滑态势。”辽宁 玉米 贸易商韩成伟告诉期记者,在近几年国产 玉米 数量年年增产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临储收购对 玉米 价格的支持作用越来越低,同时大量收储和销售不畅,加上进口 玉米 快速增长,以及进口高粱、DDGS等 玉米 替代品数量庞大,还造成临储 玉米 以及市场上贸易类 玉米 库存居高不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前国内 玉米稻谷小麦 市场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现象十分明显,尤其在 玉米 市场表现更为突出,同时 玉米 市场还存在着高进口量、高替代量等现象。

东北 地区和 河北山东河南湖北 等地调研中记者发现,造成 玉米 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内 玉米 种植面积增长较快。近年来,我国 玉米 种植、收获等机械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农民种植 玉米 用工量比前些年大幅降低,这弥补了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不足。

目前,在很多地区农民更乐意种植 玉米 ,如 东北 三省一区原来很多传统的 大豆 产区几乎全部种上了 玉米 。而在 山东河北湖北 等地,随着近年来当地农民作种植结构的调整,这些地区 玉米 种植面积增加了很多, 湖北河北山东 很多地区在夏季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现在则大部分改种了 玉米 。由于种植面积增加较多,加上 玉米 单产近年来提高较快,国内 玉米 总产量自然是水涨船高。二是 玉米 临储收购政策支持价格多年来运行在高位,令农民种植 玉米 投入少、收益稳,提高了农民种植 玉米 积极性,如 东北 三省一区豆田、稻田改为 玉米 田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有助于 玉米 总产量的提高。

国内 玉米 单产、总产“芝麻开花节节高”是好事,不过,由于总产量增长速度过快,在市场需求没有跟上产量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农民售粮就成了问题。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政府在 东北 三省一区实施了 玉米 临时收储政策,并针对2013年、2014年 东北 地区在 玉米 收获季节出现不良天气造成 玉米 质量下滑的情况,放宽了 玉米 收购标准,最终导致国内临储 玉米 收购量一年比一年高。与此同时,由于临储 玉米 出库价高和质量差,又造成临储 玉米 销售十分不畅,很多产区的临储 玉米 竞价销售连续多次出现了零成交现象,使得国内临储 玉米 库存较为庞大,相关部门不得不把 玉米 从产区向销区等进行跨省移库操作。这虽然缓解了一些产区仓容紧张的问题,但又造成了很多销区 玉米 库存也积累较多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加上很多原来传统的销区 玉米 产量逐渐提高,又让国内 玉米 市场贸易类库存逐渐累积起来。

河北 藁城 玉米 贸易商王庆告诉记者,国产 玉米 数量庞大,但由于价格在近两年并没有随着产量的增长而相应出现下滑,在进口 玉米 成本不断下降,以及价格更低廉与质量更好的 玉米 进口替代品等大量出现的情况下,国产 玉米 的销售市场不断失去,国内 玉米 市场又出现了高进口量和高替代量的现象。

近年来,由于进口 玉米 、大麦、高粱、木薯和 玉米 酒糟质优价廉,进口量逐年猛增,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不但大举进入了饲料原料领域,而且还进入了制粉、酒精等食品市场,对国内饲料原料、制粉和酒精加工原料等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对国产 玉米 等市场价格涨跌产生了较大影响。市场预期今年我国进口 玉米 、大麦、高粱、木薯和 玉米 酒糟的总量在2000万吨左右,已成为国内 玉米 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供应货源和组成部分。

国内 玉米 市场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高进口量现象越来越明显,如果凭其发展下去,肯定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农民调整作物种植结构,让国内 玉米 种植有序、稳定进行等已成了产区各级政府与 农业部 门的重要工作,而庞大的 玉米 市场库存如何削减又是 粮食 部门的重要工作。

玉米 临储政策等可能会出现调整

农业部 日前公布的《十二届 全国 人大三次会议第1480号建议答复摘要》(下称《摘要》)显示, 稻谷小麦 两个口粮品种应继续坚持最低收购价, 玉米大豆 、棉花、油菜籽等品种要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

摘要》显示,下一步,国家 发改委 将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关要求,立足我国国情、农情,按照“突出重点、有保有效”的原则,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对于 稻谷小麦 两个口粮品种,应继续坚持最低收购价,但要改变价格刚性上调的市场预期,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弱化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收入”功能,减少农民增收对 粮食 市场价格上涨的过度依赖,同时统筹运用好价格支持和补贴两个手段,保护农民利益。对于 玉米大豆 、棉花、油菜籽等需求弹性大、产业链条长、国内外市场关联程度高的品种,要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引导生产,调节供求,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市场不断传出今年新产 玉米 上市后政府和相关部门将调低 玉米 临储收购价格的消息。也有消息称,自今年新产 玉米 上市开始, 玉米 临储收购政策将取消。市场预期,今年新产 玉米 上市后,无论是调低 玉米 收购价还是取消收储政策,肯定都会对 玉米 市场形成重要影响,国内 玉米 市场商品流向、供应格局、价格等均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长远来看,临储政策的调整最终会引导农民减少 玉米 种植面积,国内 玉米 产量持续增长的态势有望结束,未来国内 玉米 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减,以及价格的涨跌等,将与市场需求的变化相适应。

从记者近年来持续对 东北 和内地 玉米 市场进行的调研情况分析,在政府积极主动实施 玉米 临储政策的支持下,国内 玉米 产量保持了稳定,市场供应保持了充足的格局,但也造成了一些产区过于重视 玉米 种植,并忽略了其他农作物种植,使 东北 等地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市场供应结构有所失衡,也使得一些地区 玉米 市场价格出现了扭曲现象,人为提高了 玉米 市场价格,增加了下游需求企业的采购成本和市场流通成本,造成进口 玉米玉米 替代品的过量增长,这不利于国内 玉米 市场的长远发展。此外,过度收储 玉米 导致库存十分庞大,让政府财政背上了大包袱,且临储库存数量已较严重地超过了正常库存水平,阻碍了市场的正常流通,让市场机制无法发挥作用。

据记者了解,针对当前临储 玉米 库存较大、质量较差和销售不畅等现状,市场预期相关部门有可能采购除价促销的方法来削减库存压力,当前有市场传闻称,一些只适合做酒精原料的临储 玉米 可能要降价300—400元/吨做定向销售。目前,为了加快临储 玉米 的销售力度,相关部门已对采购临储 玉米 的一些企业实施了补贴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储 玉米 的出库速度。

市场专业人士认为,今后政府与相关部门如果对 玉米 、棉花等需求弹性大、产业链条长、国内外市场关联程度高的品种,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那么这将改变以前农产品市场政策一刀切的怪现象,未来区别对待、有效实施的农产品政策将十分有利于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消除国内外同类农产品价格相差过大等异常现象。市场预期,国内 玉米 市场将出现一个去政策化过程,临储收购政策有可能退出,以及临储 玉米 加大出库力度等使得 玉米 市场出现一些新变化,新的市场格局也会形成。

玉米 每斤跌破1元对市场的深远影响

虽然国内 玉米 种植面积的增加和单产、总产的提高对价格的打压已大部分被临储 玉米 的高收购量、高库存所抵消,但在 玉米 进口量快速增长,替代品大量涌入的共同作用下,加上新季 玉米 丰收在望,国内 玉米 价格最终选择了下滑。

玉米 散粮装车价降到1.05元/斤了也没有人要,跌得也太猛了。”河南 玉米 贸易商段景瑞说,库存的5000吨 玉米 要轮出,在市场上找卖家找了半个月也没有谈成一家,而去年这个时候,卖家不出高价根本买不到货,“青黄不接”时期居然卖不掉 玉米 ,是不是市场变得太快了?

玉米 期货 投资商秦淑红告诉记者,早在7月底,大连 玉米 远期1601、1606合约期价就跌到了2000元/吨以下,近日虽然有所回升,但幅度不大。和期价相比,现货 玉米 价格还处在高位,后期特别是在收储政策明朗和新产 玉米 上市后,现货 玉米 价格还有可能再度走低,每斤跌破1元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大连 玉米 远期合约期价放量跌破1元/斤,说明市场对后期 玉米 价格很不看好。部分 玉米 贸易商认为,国产 玉米 供应过剩正在通过价格下跌来“发表意见”,站在 玉米 每斤跌破1元对市场会产生积极作用的角度分析,这将有利于国内 玉米 市场高产量、高库存量、高进口量、高替代量格局的改变,也会配合政策的调整,并较好地引导 玉米 种植和市场需求等有机结合,最终会让价格找到合适的波动区间,既有利于农民收入稳定,也有利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此外,也会减少 玉米玉米 替代品的进口量,减弱这些进口商品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冲击等。

从当前国内农业政策的变动趋势分析, 玉米 价格下跌对市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 玉米 市场未来格局的改变等,与政策的调控目的也比较吻合。

近日, 国务院 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这意味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推动农业发展将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将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将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我国农业生产将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和《货物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办法》,自今年9月1日起,大麦、高粱、木薯和 玉米 酒糟将纳入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这说明政府正在加强对这些商品进口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正在及时掌握和监测市场动向,以便准确制订相关市场调控措施等,而 玉米 价格的下跌将有利于和促进一些调控措施出台。 (来源: 期货 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