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玄毅作客中原国学讲坛探秘《战国策的纵横智慧》

23.04.2015  12:06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周玄毅讲《战国策的纵横智慧 凝神聆听的听众 周玄毅为听众签名留念 (摄影:张延红)

狐假虎威、鹬蚌相争、朝秦暮楚这些故事我们都是耳熟能详,可是这些故事的出处——《战国策》你了解吗?《战国策》中的纵横智慧是一种怎样的智慧呢?谋士们又是凭借什么来打动人心呢?我们从中又能学习到什么呢?4月18日下午,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主办,河南嵩阳文化承办的“文明向心——揭秘中国”系列讲座第二十一讲在河南博物院二楼如期开讲,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周玄毅老师在中原国学讲坛现场为大家一一揭开谜底。

从战国策里学什么?

周玄毅老师从战国策的历史意义切入,指出战国策的历史记载并不真实,不可以把它的记载作为史料根据。它的理论意义应该要大于史料意义,且与同时期的子部书籍相比《战国策》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以“术论”为主题的书。

那么“术论”是指什么呢?

讲座中,周玄毅老师指出,“”是与“”相对立的一种学术思想,术论没有价值判断,无事无非。它所追求的是如何把话语说得圆满,如何让别人信服你的道理。

周玄毅老师认为:《战国策》是一本策士、辩士之术,我们从中要学习的就是辩论方法,学习其中如何辩论才能让对方信服的方法。

对于怎样阅读这部书?周玄毅认为:读《战国策》对于他最大的心得是——“品人性者得,习权谋者失。”以“纸上谈兵”为例,读战国策不能以史的角度去读,要看的是智慧,学习的应该是人性的事。

说服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随后,周玄毅老师以合纵派及连横派代表苏秦、张仪为例,讲述了战国策的纵横智慧。并得出——说服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要以对方的立场为切入点,并让对方产生共同感。

讲座中,周玄毅以苏秦为例,讲述他曾在秦国的连横之计遭秦王拒绝,点出说服时“以对方的立场为切入点”重要性。

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中记载,苏秦最初游说秦惠王称霸却惨遭失败,并不是他口才不好,否则日后连横六国也不可能成功,但是为什么游说秦惠王却失败了呢?周玄毅以《宋卫策》里卫人迎新妇的故事点出了苏秦的失败在于作为一个辩手,他只重视了辩论,却忘记了他的话题与秦王没有共同感。秦王无法因为他歌功颂德的提议就去攻打六国,因此他失败了。

周玄毅随后又以范睢说服秦昭王的成功范例与苏秦的失败作对比,再次点明语言共同感及对方切入点的重要性。范睢以进为退得到秦王的礼遇,进而推心置腹让秦王产生共鸣,这才获得了秦王的认可。相比之下,苏秦的言论就显得过于空泛,秦王对他所言无法共鸣,所以失败。

讲座中,周玄毅老师总结了《战国策》中所体现的辩论与说服之道的核心道理:一是真正的说服之道在于善察人心,不在于辞藻和表述方式。二是寻找切入点,建立共通感是辩论之中最重要的东西。三是,要形成一个包容性的立论。四是承认改承认的,解释能解释的。对比西方文化不同后,周玄毅老师指出辩论、说服都是中国的传统智慧,要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精华。讲座结束后,周玄毅老师和观众就辩论的一些观点做了激烈讨论,并回答了热点问题,逻辑清晰、思维敏捷,充分展示了语言的魅力和辩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