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版权」真的要独家了

02.11.2015  20:49

    今年七月,国家版权局下发《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转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责令各音乐平台下架无授权歌曲。腾讯音乐与海洋音乐达成了合作,并与网易云实现和解,而阿里音乐则选择在自有体系(虾米音乐、天天动听)内运营独家版权。从下个月开始,这两大阵营彼此将不再共享独家资源,各家的「独家曲库」只能在各自的平台上播放。而此前习惯了「一个 App 走天下」的用户们,要开始学着适应互联网音乐的 「双 App 时代」了。

    还是先简要地回顾一下互联网音乐这些年的发展:

    自 2000 年开始的十多年间,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基于实体唱片销售的音乐产业被彻底颠覆。原有的实体唱片分发销售体系瓦解崩溃,而以唱片公司为首的音乐内容生产者们失去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大量削减制作预算,仅靠演出、代言等业务勉强维持运营。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这一传统音乐产业的「破坏者」,逐渐意识到了优质音乐对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巨大拉动作用。虾米音乐、QQ 音乐等巨型音乐平台逐渐在诸多互联网音乐服务商中脱颖而出后,也开始尝试着以互联网音乐分发者的姿态,参与到重建音乐产业价值链条的工作当中。2013年起,国内各主流网络音乐服务商开始以独家代理的方式收购音乐版权。两三年间,国内互联网音乐服务「正版化」情况就有了显著改善。与此同时,一大批无力参与音乐版权收购的中小型音乐平台逐渐被淘汰出局,而留在局中的大佬们,各自手握着数量不一的独家音乐版权,占据了大小不等的市场份额。

    但细心的人会发现,许多「独家授权」给某个音乐平台的歌曲,在其他的 App 里仍然能听到。这其实还是在「互联网思维」惯性下的决策:平台奉行用户体验为先,即便重金买到的独家曲库,也要开放给其他平台以换取对方的独家曲库,不然有些歌用户搜到了却听不了,影响了「体验」,用户们不就全跑了吗?

    其实不会的。大家在中央台看完《焦点访谈》后会换到湖南台看《快乐大本营》,在搜狐视频上看完《屌丝男士》后会换到爱奇艺看《晓松奇谈》,那么,在 QQ 音乐里听完周杰伦再换成虾米音乐听李宗盛,又有什么问题呢?所以,真正的「体验」在于内容,只要内容够好,多装几个App 这种小事,对于用户而言根本不是问题嘛。

    于是,「双 App 时代」来了。

    谈几个点吧:

    1、简单梳理一下版权格局的话:拿到索尼、华纳独家版权的腾讯系在欧美歌曲方面占优,而拿下了滚石、华研的阿里音乐则在华语乐坛中份量十足。不过要注意,全球最大的环球唱片,并未和任何一家音乐平台达成独家版权合作。此外,在独立音乐领域,「虾米音乐人」和「寻光计划」则为阿里音乐奠定了不小的优势。

    2、对于用户而言,腾讯阵营(联合了海洋音乐和网易云)虽然从曲库数量上高于阿里阵营但共享下的内容也有点趋同,所以并不意味着它能替代后者。比起罗大佑、李宗盛、张震岳、五月天、S.H.E 、张国荣、陈奕迅……等人的歌曲,多装一个 App 这种小事儿,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么在 App 的选择上,联盟方可以在 QQ 音乐、网易云音乐这类腾讯系中挑,而阿里音乐这里嘛,就要在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里二选一了。

    3、「双 App」时代,重点并不在于用户的 App 安装数量,而是使用习惯:在决定播放某位艺人的歌之前,要先想想他的版权属于腾讯系,还是阿里系,免得在 App 里搜到了歌曲也播不了;即便是无目的随机播放,也要注意定期更换 App,否则有相当一批(位于对方阵营)的歌曲永远也循环不出来。公众从此会越来越关注艺人作品的版权归属,而这也是「双 App」时代对用户更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其实,「独家版权」本身并不是目的(环球以及许多独立唱片公司也并未与某个音乐平台展开独家合作),它只是互联网音乐在分发渠道的秩序重建。独家以后的音乐 App,将迎来真正的多元发展和差异化竞争,而这些创新与试错,会让未来的音乐商业模式逐渐清晰。

    所以,「双 App」真的只是个开始呢。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