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河南大学年轻教师的一天

10.09.2014  15:09

      这是普通的一天,天空下着绵绵秋雨。教师节前夕,《河南大学报》派出记者跟随在学校一线工作的年轻教师、辅导员,记录下了这些老师的一天。

      早上7:30,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的王华先把女儿送到了附小。8:00一到办公室,他首先打开电脑,趁着开机的时间,去旁边的实验室转了转,看看研究生的实验装置是否规范、仪器使用是否安全。回到办公室,电脑已经打开,他点开桌面上的文件,开始为即将召开的《中国•徐州先进材料产学研论坛》准备报告,他将在9月21日的论坛上,做题为《联噻吩选择性双负离子化与稠合环化衍生》的演讲。

      “准备报告的过程,也是对这几年课题组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的过程,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同时,在论坛上和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也是吸收新知识,激发灵感的过程,对学术研究很有好处。”王华对记者说。

      上午10:00,王华进入实验室,在通风橱旁,他指导研究生进行无水无氧操作,及时纠正他们在“双排管”的使用、柱层析操作中的不当之处,强调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与科学态度的重要性。“王老师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Try your best!他对我们每个学生的课题进展都很清楚,他的指导具体而细致,也非常有耐心。”王华的一名研究生说。

      中午在餐厅简单吃过饭,下午,王华开始为研究生修改研究工作汇报,从汇报的科学内容到图文规范,从研究思路到标点符号,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并及时将指导意见反馈给研究生。下午临下班前,经常会有一些在课题方面或者思想、生活方面有困惑的研究生和他交流,王华总是耐心细致地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和生活感悟。“孩子们需要我给他们讲述一些自己的人生经验。”他认真地说。

      9月9号这一天,物理与电子学院倪瑾老师讲授的是《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这门课。上午十点的课,他8:00就已经来到办公室,温习昨天做好的课件,设想每一个具体问题如何解说,播放下载的视频,为课程做准备。

      10:00,当倪瑾面带微笑走进教室时,记者听见几位同学细声细语道:“倪老师上课虽不点名,但课堂凝聚力却很强,一个字:‘赞’!”听完这翻话,记者对倪瑾的课堂充满了期待。果不其然,倪瑾一开口,马上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他情绪饱满,音调高昂,并不时在讲授理论中穿插进自己的理解。整堂课中,倪瑾从内存布局、cup的结构,以及进程创建和退出的具体实例来多角度分析进程映像与cup内部各种寄存器的交互,以此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更牢固的掌握知识。“你必须引导他们主动去学,而不是单单拘泥于理论知识。”倪瑾说。

      中午吃过午饭,倪瑾开始辅导同学们的上机作业。为了提高学生们做题的效率,她采取‘限时和打分’的政策,即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布置的作业,同时走到每个同学旁边查看作业,并对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随机提问,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打分,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参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问和练习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思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看到同学们都在积极写作业、回答问题,倪瑾欣慰地说。

      上机课结束后,倪瑾赶回家中照顾自己的父亲。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倪老师的父亲患糖尿病十几年,失眠四年半,现在她已成为父亲的‘主治医师’,从胰岛素品牌的选取、所用的剂量、解决的方案等她都是她亲力亲为,十分用心。

      王娇娇是一名艺术学院的新生军训辅导员,近来她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天气了。“这几天天气变化比较大,好多学生都感冒了,要提醒他们注意保暖。”王娇娇说。 

      8号是中秋节,早上七点多她多匆匆吃完早饭来到操场,检查连队学生到场人数,安排学生干部准备展板参加13号的评比,询问生病请假的学生情况,让他们“组团”去医务室治疗。

      “军训已经进行了四天,最初的新鲜感渐渐消失之后,学生开始疲惫倦怠。”王娇娇说道,“大家都是刚从高中到大学,现在是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意识的关键时刻。”

      中午军训结束后,王娇娇跟其他连队的辅导员一起商量进行练歌。练完歌已经是下午3点,学生们继续在操场训练,王娇娇接待了艺术学院来慰问军训的领导,之后就赶到办公室开始准备晚上要用的视频。

      “今天中秋节嘛,学生不放假,我们辅导员打算晚上搞个大联欢,邀请教官和同学们一起过中秋。要放的视频一个是国庆阅兵的仪式,一个是学生们的分列式视频。”王娇娇说,“有些东西不能光靠语言,必须让孩子们看看视频,才能感受深刻。”
  晚上8点半,学生们练完比赛曲目之后就已经按捺不住想要“折腾”教官的急切心情,纷纷跑来办公室呼唤教官。 到教室之后,教官们一会儿被扯着坐到这个角落,一会儿又被拉着去另一个位置。王娇娇和辅导员们在讲台上一边维持秩序一边看着教官们的“窘境”乐不可支。沸反盈天的教室里几乎听不到除了欢呼之外的声音,王娇娇拿着话筒维持秩序:“大家想不想让教官留下一起过中秋啊?想的话就控制住自己,不然一会儿你们教官可就走啦!”学生们果然安静下来,之后在学生的盛情邀请之下,教官们和辅导员们一起唱了《知足》《军中绿花》等曲目。当神曲《小苹果》的前奏响起的时候,整间教室的气氛瞬间high到顶点,大家一起打着拍子齐声合唱,场面非常欢乐。

      看着大家和教官的互动,王娇娇笑着说:“这种时候辅导员就是舞台搭建者,主角是学生和教官,让他们去演绎自己的故事。”

      一天是最基本的时间单位,从一天的细微工作中,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基层的年轻老师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9月9日上午,学校召开了教师节表彰大会,表彰了2014年度教育系统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及获得教学质量奖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李恩光等309位老师荣膺先进个人。他们是教师队伍代表中的楷模和典范,他们所形成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良传统,形成了纵向的继承和横向的辐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来者的言行。我们采访的年轻教师,正是在百年河大学统的滋养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以高尚的理想追求、良好的道德素养,生动展示了河大师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每一滴水都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路畅

          他们是一群普通的老师,没有华丽的头衔,也没有显赫的职务。当王华在实验室认真地指导学生做试验,当倪瑾在讲台上旁征博引、忘我授课,当王娇娇在中秋的夜晚陪着孩子们一起唱歌,这一刻,他们用自己的平凡、敬业与坚守,书写了一曲曲老师的赞歌,用自己的执着、奉献和信仰阐释了河大师者的动人情怀。他们是真的种子、善的信使和美的旗帜,他们是点灯人、领航人和助梦者。

              三尺讲坛,神圣之地;师者如烛,大爱如光。他们让我们感动,因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们选择了安贫乐道,授业解惑,坚守着日复一日的单调与枯燥;他们让我们敬佩,因为在这个众声喧哗的社会他们选择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坚守着真知发现和传播的寂寞与孤独。从他们的坚守中,我们看到了学者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尽心尽责;从他们的传道中,我们感受到了春雨般的爱、泰山般的责任和大海样的胸怀。他们将河南大学师者的名字,刻画在了每一次实验中,每一节课堂上,每一场活动中;他们将河南大学师者的爱,播撒在校园的教室里,铁塔的灯影下,学生的心灵里。

              他们是离学生最近的一群人。课堂中,他们倾情忘我,滔滔不绝;活动中,他们倾洒爱心,循循善诱;试验中,他们精心指点,细心指导;生活中,他们解困化疑,传递智慧。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献给青春的学子,他们将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灌注在杏坛和梨园。正是因为有他们的陪伴,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耕耘,河南大学的校园才永远桃李芬芳,百花争艳,河南大学的品牌才永远声名远扬,中外传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巍巍学府,教师为基。河南大学历经百年风雨而卓然屹立,历经百年沧桑而依然勇毅。是什么支撑着河南大学百折不挠的发展?是什么支撑着这所百年老校焕发着勃勃生机?就是这些在一线默默耕耘的普通老师们。他们是河大的基石,是河大的明灯。他们是诠释河南大学大学精神和河南大学大学文化最好的注脚。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师者有大爱而不说。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悄悄地走进默默奉献在河南大学教学一线的普通老师,倾听他们的诉说,聆听他们的言教,记录他们的身影。我们感受到了这些老师释放的大美和大爱。这种大美不因他们的质朴而减少一分,不因他们的淡泊而逊色丝毫。这种大美来自内心,来自责任,来自爱,来自百年河大的学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百年河大园的最美就在这里。由这种最美释放的温暖,氤氲出绚丽的光环,这便是师者大爱的源泉。

              万千溪水汇成江海,万亿粒石聚成高山。每一滴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每一块石头都蕴含着高山的坚韧,每一个细节都在书写着河大师者的不朽和荣光。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对河大的所有老师说一声:您们辛苦了!谢谢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