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孩子的“阿爸格干”
张拉毛东智辅导学生学习。(该图片由天祝藏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央视网特稿 (记者 王小英)1988年秋天,刚从天祝民族师范学校毕业的张拉毛东智,被分配到海拔3400米多的代乾成为一名教师。那年他21岁,从此,再未离开。27年,他坚守武威天祝县海拔最高的代乾教学点,让数百名牧区学生走出大山,走出国门,而他依然选择了坚持。
最孤单:他曾一人坚守学校
抓喜秀龙乡位于天祝藏族自治县西部,地处乌鞘岭、歪巴郎山、代乾山及马牙雪山之间的金强河上游及其支流的狭长地带,代乾教学点就坐落在高寒缺氧、年均气温零下2摄氏度的代乾村。
张拉毛东智是天祝民族师范学校藏文班的学生,当年藏文班高材生非常少,他却被分配至如此偏远的牧区:不通电,晚上备课只有定量供应的煤油灯;不通车;校舍破破烂烂;师生用水要到离学校2公里远的代乾沟去挑;更有让人无法适应的是高寒缺氧的恶劣气候,这些一度让张拉毛东智心理上不太能接受。
因为环境恶劣,地处偏远,代乾教学点教师流动性大,27年时间,与张拉毛东智共事过的同事多达50多名。
“愿意扎根牧区的老师很少,家长对我很信任”,当别人说他有担当的时候,他说是牧民的信任,被人信任是莫大的幸福,这种信任,让他觉得这一块土地是自己干工作最好的地方。
牧民居住地都较为分散,“牧区孩子上学本就不容易,老师流动性太大,好多学生都面临辍学的风险。”张拉毛东智告诉记者。
回想起来最困难的是2013年。那年春季,一名老教师生病请假,就剩张拉毛东智一个老师坚守学校,教学点有两个年级的学生,不得已只好在同一个教室为学生轮流上课,藏语、汉语、数学三门主课都得上,坚持了一个多月时间。
代乾教学点的校舍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的土砖木房,年久失修,为了让校园整洁,他一有闲暇时间,就到河滩里捡来鹅卵石,把校园里原本坑坑洼洼的地方铺成了简易的人行走道,方便学生行走。2013年新校舍启动建设,这才改善了教学条件。
最感动:牧民为留他帮他成家
这是在旧校舍。由于教学点学生少,张拉毛东智就在小教室里给学生辅导。(该图片由天祝藏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我也曾想过一走了之”,张拉毛东智说,看到昔日同事一个个调离这里,自己也曾犹豫过。
在藏族同胞看来,请客人吃糌粑酥油茶,是至高待遇。刚到学校第二年,牧民为了留住他,轮流热情地让他去做客。“我一天共吃了八碗糌粑”,张拉毛东智说,平时出远门,吃一碗糌粑就能坚持很久,八碗真的撑的不行了,他们太希望老师能留下来。
后来,张拉毛东智在牧区遇见了自己的妻子,成为当地牧民的女婿。按照当地藏区的习惯,姑娘出嫁后,属于她的草地要被收回,但当地牧民为了留住张拉毛东智,并未收回属于他妻子的草地,还给他家分配了草地,“草地对牧民有多重要,你知道的”,他说。
妻子非常支持张拉毛东智的工作,于是他们将家安在距离学校一公里处,从此他多了一个学校管家的任务。平时家里全靠妻子放牧,张拉毛东智只能放学后帮帮忙。对此,妻子毫无怨言。
多年来,他从未耽误过孩子们的一节课,每天早晨第一个进教室的老师就是他,下午放学最后一个回家的人仍然是他。
最拼:帮孩子上学带回自家住
图为新修建的校舍
取消寄宿制后,本以为可以稍微轻松点。
2006年暑假,张拉毛东智到青海省门源县办事,遇到一家牧民,因为这家的孩子谢曼拉距离学校太远,在本该上学的年龄还未上学。牧民得知张拉毛东智是老师,拜托他帮忙带孩子上学。
于是张拉毛东智带着谢曼拉加回家了,“按我妻子的说法,喝一场酒带回一个孩子”。当时学校已经取消寄宿制,于是孩子便住在张拉毛东智家。他的理由很简单,不想让孩子错过上学的机会。
他指着家门前不远处的雪山,跟记者说,孩子的家其实离代乾村不远,翻过门前雪山就到了,但距离门源的学校要20多公里,他能帮就帮了。
孩子跟张拉毛东智一家人同吃同住,怕影响孩子学习,张拉毛东智和妻子也不看电视了。如今,这名学生已经在天祝民族中心上学了,有时还回来看张拉毛东智。谢曼拉加称张拉毛东智为“阿爸格干”,藏语意为“老师爸爸”。
他后来也成了很多学生的“阿爸格干”。继谢曼拉加后,居住在他家的学生,有突然患了重病、无法联系到父母的叶沛江;有曾经家庭困难、如今已出国深造的牛旦玛吉;2010年起到2014年,他家里还照料着父母常年外出务工的郝泯,有时候学生家长来不及接,他就把学生带回家住,有时一晚要带回5、6个学生。后来,村里人每年夏季出圈进深山放牧时,都会把孩子托付给他们夫妇照顾。“学生都不怕我,还羡慕住进我家的孩子”,张拉毛东智说。
直到2014年秋天,代乾教学点恢复寄宿制,学生才开始住宿。“我的做法给妻子带来了不少麻烦,没有她,我肯定照顾不了这些小孩,真的难为她了。”说到此处,这位身高1米8米的汉子突然流下了眼泪。
2014年8月26日,当地修建人畜饮水工程,挖沟埋水管时发生塌方,他的妻子被埋塌方下离开人世。就算是这样,办完妻子后事,他立即回归岗位,不得已请岳父前来帮他继续放牧。
至今,说起妻子,他依然会眼睛泛红,“我真的很感谢她,没有她的陪伴和支持,这么多年我根本就坚持不下来”。住在学校内的班车司机吴国珍说,失去精神支柱的张老师,一下子憔悴了好多。
最烦恼:烤火费的问题
对送来物资的好心人,张拉毛东智都会拍照发微信一一感谢。他说,自己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太多的好心人。
从教学点望去,百米外就是金强河,过了河不远就是雪山,很多人都在感叹这里的草原很美,翻过雪山还能看到门源大片的油菜花。
住在雪山脚下的张拉毛东智却很烦恼,地处高海拔地区,代乾村全年无霜期只有72天,这意味全年都要生炉子取暖,学校烤火费却不足。
曾有领导问他,办公经费花在哪里了?他回答说全都买煤了,一年要30吨煤,因为雪山脚下8月份都有可能会下雪。
条件如此艰苦,很多人都问张拉毛东智为何能坚持下来,他说,只要喜欢上了就能坚持下来,现如今,他的女儿正在西北民族大学上学,女儿从不当面夸他,但他知道自己给女儿做了好榜样。
张拉毛东智曾被武威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多次被乡党委、乡政府和乡教育辅导站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些奖励,他说不出豪言壮语,站在领奖台上甚至讲不下去,他坦承,回想27年的岁月的确不易。
很多人被张拉毛东智的精神所感动,爱心人士陆续给教学点送来了电脑等物资,不善言辞的他,一个劲儿地跟记者感叹,自己最大的幸运是遇到了太多好人。
张拉毛东智发微信感谢每一个人,告诉每一个人,自己很幸运遇到的都是好人,却忘了自己默默坚守27年,才是真正最美的好人,学生遇到他才是最大的幸运。
【责任编辑: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