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控:减少超额死亡的“好抓手”

23.04.2015  16:51

原标题:煤控:减少超额死亡的“好抓手

日前,《煤炭消费减量化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和可避免成本》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指出,如果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预计中国在2020年前每年因PM2.5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能减少约5万人,减少经济损失约385亿元。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5年到2050年,通过控制煤炭使用,可避免的超额死亡人数达200多万,避免经济损失高达13000亿元。

燃煤导致超额死亡

煤炭生产和消费过程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杨富强说,2012年,所有大气污染物雾霾引起超额死亡人数约110万,其中因煤细颗粒物的慢性效应造成的超额死亡人数就高达70.8万人。

所谓超额死亡人数,是指一个地区人群中实际死亡人数与预期死亡人数之差,此处指死亡风险因素中包含PM2.5造成的实际死亡人数与不包含PM2.5的死亡危险因素造成的预期死亡人数之差。

PM2.5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是指煤炭生产中对人体的破坏,比如尘肺病、职业病甚至矿难。间接影响是指煤炭燃烧使用造成的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整体看来,间接影响比直接影响还要大。”杨富强说,“受PM2.5直接影响的人群主要是煤炭生产人员。

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新增尘肺病24206例,约占职业病总例数的88%,其中半数病例分布在煤炭行业。

相比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波及面更为广泛。杨富强说:“燃煤会生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以及金属汞等污染物,其中PM2.5是构成雾霾的元凶,对人体健康也有严重影响。重金属、化学物质附着在PM2.5粒子之上,被人体吸入后会引起疾病,由于附着在PM2.5表面上的物质成分不同,所以引发的疾病统一归因为PM2.5。

数据显示,由煤炭消费产生PM2.5所造成超额死亡的70.8万人集中分布在京津冀、山东、河南、安徽、江苏、贵州、东北三省和沿海城市。

复合污染不容忽视

燃煤加剧了大气复合污染。”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表示。大气复合污染,也就是污染叠加,是指失控的第一污染源与第二污染源叠加产生复合污染。“例如,燃煤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会被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触发,让二氧化物很快转化成磷酸盐,实际上是第二个污染出来以后把第一个污染源给活化了,这就是减煤的原因。

当前PM2.5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汽车尾气排放、燃煤、工业生产、扬尘等,在一些地区,尽管汽车尾气对PM2.5的贡献度甚至要大于燃煤,但控煤仍然是减少PM2.5的关键。“只有消除第一污染源,第二污染源才不起作用。”王跃思补充说。

我们作研究时,跟据实测数据建立模型,根据模型来进行计算。这个模型能够模拟污染物、空气流动、各种空气条件。研究发现,包括燃煤、工厂、汽车尾气排放、化肥挥发物、秸秆等全部排放因子所造成的超额死亡人数约为110万,然而,排除燃煤因素后,通过几次分析就可发现排除燃煤因素后的超额死亡人数。所以结论是,在110万超额死亡人数中,由煤炭引起的就占近71万。”杨富强说。

煤控更需智慧

治大气污染跟治官场的腐败一样,要提升管理能力。”王跃思表示,“中间层级至关重要。中间层级是指省部级、地市级和国有企业,他们不仅要带头把煤控做好,还要协助其他单位做好煤控。

不仅政府管理需要加强,学界还要积极推动相关的研究。“学界应当提高(控煤)意识,要让决策者了解到煤炭控制是一个抓手。”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专家杨功焕说。

当前,有20多家研究机构在作相关的研究,如钢铁、发电、水泥等部门怎么减少用煤,不同地区怎么减少用煤,最后将提出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给政府决策作参考。”杨富强补充道,“如果要终结雾霾,最好的办法是发展可再生能源。

如果只是大气污染、PM2.5泛泛而谈,并不能为促进煤炭消费减量起到很大的作用。要遏制煤炭使用对健康的影响,基础研究十分必要。”杨功焕最后说。(单鹏郭爽)

原标题:煤控:减少超额死亡的“好抓手

稿源:人民网

作者:

》新闻热线:0371-659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