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生态建设构筑转型发展新优势

15.11.2014  14:37

  11月13日,在位于焦作市郊的大沙河湿地,碧水映蓝天,鹭鸟掠水面。众多市民在岸边漫步休闲,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嬉戏玩耍,开心的笑声传得很远……而在去年,这里还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位于引黄入焦干渠附近的武陟县大封镇东岩村,拖拉机在刚刚收获过的耕地里轰鸣,犁耙翻松,准备播种。不远处,村民们晾晒在太阳下的新玉米一片金黄。“今年夏天天气干旱,多亏了引黄渠水,秋作物收成才没受影响。”村党支部书记温国柱说。

  “这都是焦作生态建设重构水系资源的成果。”焦作市水利局总工程师杜新生介绍道。

  作为豫西北的工业重镇焦作,长期的工农业生产改变了这里的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环境,水资源慢慢由丰变缺,进而影响到焦作市的转型发展。

  “地表河道在汛期才有水,一些河道污染严重,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引来的项目面临无水可用无法落地的危险,再不加快生态建设重构城市水系,无水的焦作如何转型发展?”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在谈到焦作转型发展时说。

  2013年的焦作“两会”上,确立了用3—5年时间,构筑“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的城市水系的目标。内部大循环,即通过工程措施,使焦作城区6条纵向河道与南部的新河、大沙河、引黄入焦干渠及灵泉湖、东湖等河库交织贯通,形成贯穿城区东西总长48公里、南北总长50公里,全长150公里的景观河道。营造滨河景观,构建循环的城市水系。

  外部大连通是借助周边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使城区之水与外部之水有机连通联系起来。引黄入焦工程将引来的黄河水、沁河水一路向北,送达大沙河,最后向东湖供水;孤山湖水库、影视湖水库、龙寺水库、圆融水库也将通过渠系,将天上水、过境水引入城区。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焦作城市水系建设蓝图正逐步化为现实。截至目前,已完成大沙河迎宾路两侧防洪工程,形成5.4公里长,120米宽的景观水面;灵泉湖水库已形成1000亩水面;影视湖水库完成一期工程三道挡水堰建设;大沙河带状湿地完成全长10公里主体工程;引黄入焦干渠工程全部完工,黄河水已引入大沙河,新增引黄灌溉面积158.5万亩,在今年夏季抗旱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设城市水系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焦作市长张文深说:“焦作工农业发展有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城市防洪得到加强,也有利于旅游业的升级和生态宜居城市的打造。”(记者 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