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简析

11.07.2014  11:07

科技创新既是提高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的决定性因素。2013年,焦作市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快科技创新计划的实施步伐,科技创新实力明显增强,科技投入强度持续加大,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动力。

一、焦作规上工业科技创新现状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11家,其中有R&D(研究与实验发展)活动的企业117家,比上年增加了2家,增长1.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7%;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131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0.8%。

(一)R&D研发队伍不断扩大

研发活动人员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投入12524人,比上年增加了1187人,增长10.5%,其中:参加R&D项目人员11499人,比上年增加了879人,增长了8.3%。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8134.9人年,比上年增加969.5人年,增长13.5%。

(二)R&D活动经费投入快速增加

研发资金投入是衡量企业科技实力的最主要指标之一。从R&D经费投入情况看,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经费内部支出19.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4亿元,增长了29.5%。从R&D投入资金来源来看企业R&D资金投入19.1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4亿元,增长29.9%,占全部R&D资金投入的97.8%。企业投入占R&D资金投入比例已经连续多年超过97%,是R&D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

(三)企业办科技机构稳步发展

科技研发机构是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实施载体。截止2013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办科技研发机构131个,比上年增加了14个。企业办机构科技活动人员7831人,比上年增加了615人,其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561人,比上年增加了156人,占企业机构人员数的7.2%。科技研发机构经费支出17.9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0.6亿元,增长145.2%。

(四)企业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增大

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成果最直观的反映。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项目843项,比上年增加36项,增长4.5%;新产品开发经费19.3亿元,比上年增加3.6亿元,增长22.7%。实现新产品产值231.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0.5亿元,增长21.2%;新产品销售收入211.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8.5亿元,增长22.3%。

(五)科技创新活动产出成效明显

专利数量是反映科技产出能力的重要指标,申请和拥有专利数量的多少,标志着创新活跃程度的高低。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857件,比上年增加269件,增长45.8%;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45件,比上年增加72件,增长41.6%。截止2013年底有效发明专利495件,比上年增加137件,增长38.3%。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55项,比上年增加4项,增长7.8%。科技论文是科技产出成果的又一重要形式,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表科技论文234篇,比上年增加74篇,增长46.3%。

二、焦作规上工业科技创新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R&D活动覆盖面小,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11家,有R&D活动的企业117家,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7%,有九成的规上工业企业没有R&D活动。从企业规模看,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334家,占全部规上工业的27.6%。有R&D活动的企业78家,占规上有R&D活动企业的66.7%, R&D经费支出17.9亿元,占总经费支出的91.7%。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877家,占全部规上工业的72.4%,有R&D活动的企业只有39家,占全部有R&D活动企业的33.3%,R&D经费支出1.6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的8.3%。由此表明: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的开展主要依赖于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对全市研发活动开展的贡献程度较低,作用不明显。

(二)研发投入不足,投入强度偏低

2013年,虽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总额有了很大的增长,但自主创新的投入强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主体地位还不够突出。R&D经费支出和强度是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R&D强度通常以企业R&D经费支出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来衡量。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R&D强度在1%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2%左右的企业仅能勉强维持,只有强度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具有竞争力。2013年,全市工业企业的R&D投入强度仅为0.48%。从总体上看,全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较薄弱,低水平的R&D投入强度,导致全市多数工业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究,技术创新活动普遍维持在对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发机构较少,高层次人才匮乏

企业研发机构是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创新等科技活动的基地,是综合衡量企业科技开发能力的重要标志。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科技研发机构的只有131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0.8%,平均10.4家企业才拥有一个科技机构。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技术进步核心要素。但目前人才短缺已成为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在科技机构参加科技活动人员中,具有博士学历的仅136人,硕士学历425人,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1.1%和3.4%。博士和硕士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不高,高层次科研人才匮乏。

(四)产学研合作不紧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亟待提高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院校、科研等机构联合研发R&D限上项目(研发经费在10万元以上)93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上R&D项目的18.4%;联合研发R&D项目的人员投入2086人,占限上R&D项目人员的20.2%;联合研发R&D项目的经费投入4.2亿元,占限上R&D项目经费投入的23.1%。联合研发项目数和研发投入占比不高表明焦作市规上工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的结合尚不紧密,合作程度较低,科技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合理的应用。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1%,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亟待提高。

三、促进焦作企业科技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

要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针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意识淡薄问题,建议应加大对科技研发投入的宣传力度,让企业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断培植企业的科技战略意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激励科技人才的技术开发能动性,走依靠科技的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资金和技术优势,积极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和辐射,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全市的经济发展。

(二)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开展多渠道创新融资体系

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是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一要进一步提高财政对工业企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加大科技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二要明确政府资金应投入的方向,应多侧重自主创新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行业重点项目等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项目。三要研究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探索设立科技信贷机构,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买方信贷、卖方信贷、融资租赁等形式,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三)加强创新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人才环境

科技以人为本,人才是企业的发展之基、兴业之道。创新人才是否充足,关系到企业科技创新力量是否能够得到长久的延续。因此要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人才环境。一是企业要立足于自身发展和需求,引进一些海内外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急需人才。二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为产业发展培养大量科技人才。三是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多渠道吸纳高素质人才,努力扩大科技人才队伍,提高科技人才素质。

(四)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创新能力发展

要尽快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创新机制。政府应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或企业联合建设研究开发院、科技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鼓励企业在高等学校设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使产学研结合点前移。推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人才、智力和技术为要素,企业以资金、设备为要素,通过联营、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整合优化现有资源,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实现产学研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