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用精品力作打破供需错位

11.03.2016  11:4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让人高兴地花钱买东西’。”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联主席熊召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的浅显易懂的解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针对经济领域提出,但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

改变“大水漫灌”式供给

现在图书品种的确太多。”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向记者坦言,“不少是无效品种,出版业库存大、图书质量下降等许多问题都在于品种太多。”他认为,出版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要压规模、去库存。

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认为,不少图书刚出印厂就沦为库存积压图书的原因,在于出版业的有效供给不足、无效生产过剩。聂震宁举全民阅读的例子谈道,目前专门研究全民阅读优秀图书供给问题的出版机构不多,使得每年各种好书评选活动推出的基本上以精英阅读为主。虽然有些榜单增加了通俗畅销书,但难以满足为全民推荐好书的需求。

提升有效供给,就要摸准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全国人大代表、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彭长城表示,出版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摒弃“大水漫灌”的状况,针对市场需求的不同层次,在内容供应方面要提档升级,在成本上要节约,在服务上要精准,在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找到平衡点。他建议出版单位要创新思路,优化内部结构,实现发展方式的良性循环。

彭长城“创新思路”的观点与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不谋而合。“出版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以创新为核心,提升供需适配性。”龚曙光建议,针对文化产业当前存在供需错配和产能过剩的情况,出版单位要通过营销手段创新去库存,通过产品创新提高需求满足度,使产能与市场重新适配。

产品应叫好也叫座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看来,出版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对外和对内两个角度考虑。对外在于目前国内出版业生产力超越了出版消费的能力,在生产能力已经过剩时,就需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走出去。对内在于国内出版业库存多,缘于生产和需求的不对接。为此,出版单位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为读者提供有质量、有内容的出版物。

全国人大代表、解放军出版社编审郑晖也表示,只要产品足够好,就不愁没人购买。从出版业的角度来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的书才是真正的好书,这样的书也一定能够获得市场和读者的认同。针对一些书在市场上“叫好不叫座”的现象,郑晖认为,这说明书本身还不够好,需要在细节上进一步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方位的,涉及生产企业、中介企业,当然也涉及包括广电行业在内的服务行业。”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广播电视台台长、陕西广播电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福豹也认为,广电行业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加强精品节目制作,为群众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如何更好地服务用户?王福豹进一步表示,一是推动节目类型差异化,比如目前荧屏上真人秀等娱乐类节目比较“扎堆”,应为观众提供具有多样文艺形式、高品质的节目;二是制作更接地气的节目,比如今年春晚的华阴老腔节目受到观众好评,要多挖掘这样的节目,而不是去“拼明星”;三是培养人才队伍,优秀的策划、编导、执行团队是打造精品节目的根本;四是培育市场化机制,让人才与市场接轨,节目制作与市场接轨,以市场化思路做出品质格调高、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五是增强用户意识,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提供相应服务。

潜心培育工匠精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文化领域在立足精品建设、创新营销手段、增强服务意识上均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空间,而今年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工匠精神”,使创作者成为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匠精神既是针对经济社会的商品而言,也是对文化产品的创作提出的要求。”在熊召政看来,好的文艺作品绝不是市场的对立面。文化产品创作者要去掉浮躁、去掉单纯的逐利心理,保持宁缺毋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更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作品。

现在的一些编辑受考核指标、市场驱动等影响过多,缺少宁静致远的心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王涛认为,提高书稿中的编辑含量对于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涛表示,编辑含量低,供给方式就差;编辑含量高,就会解决供给差的问题。因此,提升编辑含量成为出版业提高编校质量和内容思想水平的关键。他建议通过经济指标、考核指标、奖惩措施和社会评价政策的调整,让编辑静下心、潜下心来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