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足改虽好 切莫盲目乐观

17.03.2015  13:48

  李海丰

  中国政府网正式对外公布《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方案共有50条改革措施。今年2月27日,习近平主持中央深改小组会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会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发展振兴足球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来源:中国政府网,3月16日)

  中国足球的改革终于公之于世,既是民众的期盼,也是国家的要求。一直以来,中国足球、中国男足一直为国民、球迷、甚至是普通百姓所诟病。“高收入、低能力”也成为足球队伍难以甩去的“黑锅”。

  球迷群众的指责、不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欠缺妥当、论成绩说话。但是,无风不起浪,球员的天赋高低暂且不论,赛场消极、领导层混乱腐败也是不争的事实。既需要从球员、球队找原因,更需要从培养体制、管理体制、运行体制上找到原因,找到出路,找到希望。然而,随着足改总体方案出炉,我们在欣喜之余不妨冷静思考和对待。在笔者看来,“点赞”足改虽好,切莫盲目乐观。

  第一,在比较中、对照中看出差距。众所周知,对巴西人来说,足球是运动更是文化,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在海滩上、在大街小巷、在贫民窟,都有孩子们踢足球,甚至是踢纸团的身影。单从运动热情、文化氛围来看,我们与足球强国的差距是显而易见,也是日积月累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对比中发现差距,在比较中发现不足,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第二,传统观念和培养模式限制。在国内大部分家长的传统观念中,功成名就或者光宗耀祖与足球、甚至体育运动关联甚少。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部分孩童的幼年梦想是在家长的质疑和反对声中“不成功已成仁”。在笔者看来,这既是传统理念中对体育运动的不重视,也是对身体健康和思想健康同等重要的不认可。既然追求脑力极限和思想深度的高等知识分子可以成功,那追求体能极限和运动智商的优秀运动员又何以不能成功?

  第三,后来居上可能并不像看起来那样美好。也许有人会说,此次改革力度之大、决策之新、决心之强叹为观止。但是,如果仅仅以此作为中国足球的春天能很快到来的依据则稍显不足。以德国足球为例,其天生的纪律性和战术素养正是来源于其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和价值取向。无论是其国家青年足球队的后备人才培养,还是球队教练、球场纪律的优良传统延续,都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可以说,想依靠足改新政弥补足球文化和价值差距,绝非易事。

  笔者认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这次的足改总体方案也透露出体育强国应从小抓起、从早抓起、从实抓起。面对“13亿国民中难道选不出11个足球运动员”的质疑,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有这样的球员,有这样有天赋的少年。在笔者看来,成功的关键在于,去发现、去培养、去坚持,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科学的青少年杰出运动员培养体制,因材施教、教有所成。总而言之,“点赞”足改说明希望很大,同样难度也大,希望有关部门能积极作为、充分响应,实现再创体育强国的伟大中国梦想!‍

编辑: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