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实事见情操——“学习燕振昌,一心为人民”之三

27.09.2015  09:19

  “得办集体企业,给大队多产点东西、多积点钱。”——1973年燕振昌日记。“如果不搞新村建设,会出现:1.媳妇娶不到家,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积极性。2.为宅基地闹纠纷,闹矛盾……5.不能改变已有生活条件。”——1977年燕振昌日记。燕振昌爱记日记,44年来,他记下了94本工作日记,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捏着笔记录当天要做的工作。

  某些贪官也爱记日记。陕西某区交通局原局长雷建民,受贿的财物,大到上万元现金,小到烟酒、葱、米、油,都在日记里记载得一清二楚。同样是日记,燕振昌的日记里,是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始终不变的为民情怀、赤子之心。雷建民的日记,则是蝇营狗苟不见阳光令人不齿。一种习惯,两样境界,高尚和卑鄙,公仆与蛀虫,在道德这面镜子中折射得淋漓尽致。

  百行以德为首,“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党员干部必须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大量情况表明,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相反,焦裕禄、孔繁森、马海明、燕振昌……凡是把名字留在群众心底的党员干部,无一不是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人。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绳子”,固然包括严肃刚性的党纪国法,但是内心深处的道德自律与党性修养同样重要。燕振昌同志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始终秉持对公职的敬重、对公权的敬畏、对规矩的坚守。而这种敬重、敬畏、坚守,并不是“唱唱高调、说说漂亮话”,而是体现于诸如日记中的点滴小事、实事,用高尚的道德情怀,温暖一个村庄、照亮一方人心。用实际行动学习燕振昌,时刻比照先进,我们就能自觉做到严律己、有底线、守法纪,在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抵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白白做人,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

  道德情操,内存于心,外化于行。让我们以燕振昌为榜样,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加强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修养,把“三严三实”要求落到实处,在推进当前各项工作中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