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科研数十年 生态学域一声雷

11.05.2018  19:05

他外表儒雅、笑容温和,是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湖南浏阳走出的谦谦学者;他是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举家回国的卓越科研者;他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他就是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特聘教授———傅声雷。

恰逢伯乐 迈进生态学科大殿堂作为生态学家,傅声雷被诸多光环笼罩,在学科研究领域有极高的造诣,而他和生态学的缘分似乎也是上天注定的。

傅声雷本科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专业。大三在去张家界实习的过程中,壮美而秀丽的风景使他对生态学萌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四时,傅声雷夜以继日地潜心学习,最终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的生态学硕士研究生,以期能在更高的平台得到更好的资源来进行生态学的学习。

在攻读硕士期间,我跟着两位学术造诣极高的老师学习,第一导师余作岳的研究方向为恢复生态学,第二导师丁明懋为土壤生态学。”几年的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使傅声雷对生态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高的追求。特别是硕士毕业后,受美国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Ariel>Lugo>教授的邀请,在波多黎各的一个长期生态学研究站访问一年,期间见识了来自美国不同大学和研究机构科学家们极具创新性的一些研究方法和前沿领域,并遇到了良师益友波多黎各大学教授邹晓明,坚定了他致力于生态学研究的信心。为了进一步深造,他踏上了赴美读博的征程。在美国佐治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傅声雷师从国际土壤生态学顶尖学者David>Coleman教授,对土壤生态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掌握了土壤生态学最先进的技术方法,了解了其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做出了众多创新性科研成果,并发表了系列论文。这些优质的平台和卓越的导师使他得到了系统的训练,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后来在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程维信教授和Davis分校Howard>Ferris>教授实验室从事根际生态学和土壤动物学博士后研究,更加丰富了他的学科领域和视野,拓宽了他未来的学术研究道路。

两位硕士导师在退休之际联系了傅声雷,希望他能回到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此时更名为华南植物园),从他俩手中接过接力棒。2004年,思乡心切的傅声雷带着家人从美国回到了祖国,积极投入到国内生态学科的发展建设之中。

恢复生态学作为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的优势学科一直都发展得不错,但在我刚回来时,国内关于土壤生态学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在这样的学科背景下,我一直在寻找合作伙伴,以期推动土壤生态学的发展。一次全国生物多样性会议上,我有幸认识了大会主席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并简单谈了一些我的工作想法,没想到他对我的计划非常感兴趣,并绘制了彼此未来合作的蓝图。

2007年,马克平研究员邀约傅声雷在《生物多样性》期刊组织一期关于土壤生态学方向的专刊。专刊出版后,很快便得到了同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认同,他撰写的综述文章全文下载量在该期刊办刊以来排名前十。2009年,傅声雷又受土壤生态学权威期刊Soil>Bi-ology&>Biochemistry期刊的邀请组织了一期专刊,专门介绍中国科学家在土壤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撰写综述文章。两期专刊的发行吸引了众多年轻学者加入到了“地下工作者”行列,也促进了国外同行对中国科学家在土壤生态学领域工作的了解,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土壤生态学的发展。因所做的研究领域前沿,发表的论文质量高,研究成果丰厚,傅声雷于2009年获得了土壤生态学领域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4年,他应邀担任《生物多样性》期刊的副主编。同时,他还是土壤生态学权威期刊Soil>Biology&>Biochem-istry迄今以来唯一在国内工作的华人编委。

淡泊明志 不分地域潜心科研傅声雷回国入选“百人计划”后,带领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学团队建立了国内最先进的恢复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的大型野外控制实验平台,并于2005年成功申请“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9年,傅声雷团队又成功申请“中国科学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为华南植物园甚至我国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5年,傅声雷团队的研究成果“南亚热带典型林分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这也为其回国十年阶段性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基于自身发展和学科交叉的需求,2016年傅声雷选择到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工作,致力于推动“生态地理学”的发展,强调生态学和地理学的交叉融合。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傅声雷也强调生态学科与环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恰好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的地理学与傅声雷所研究的生态学关系密切,并且学校对其致力于推动生态地理学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生态地理学不仅是对河南大学生物学“双一流”建设的补充,同时也可为自然地理学科的发展添砖加瓦。“学校在团队建设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为我组建了一个二十多人的团队,使我能够更加顺利地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谈及来到河大的原因,傅声雷如是说。

为了推动生态地理学发展和更好地进行自然探索,傅声雷团队率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生态地理学实验室和野外控制实验平台。“生态地理学主要是指生态系统关键功能过程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因此需要在不同地理空间上开展相似的工作,以期得到关键功能过程的普适性规律”,“因此,我们从南到北建立了跨不同纬度的大型野外控制实验。”谈起生态地理学,傅声雷滔滔不绝,兴趣盎然。

科学无国界,科学也没有地理隔离,他结合河南省的具体情况,带领河南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申请成立了“河南省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研究。该实验室具有解析大气污染来源,预测未来大气污染趋势,研究大气污染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安全的影响等功能。以土壤生态学为研究方向的邵元虎作为研究团队成员之一,针对日常的科研他说道:“傅老师能力很强,但十分民主,对于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分歧问题,他不会一家独断,而会认真和我们一起讨论分析,再做决定。

大气污染控制需要靠一个大团队才能做成,需要发动全省乃至周边地区的力量;科学家应给政府提出具体建议,行政部门应充分考虑科学家的建议,使大气污染控制相关政策更合理、措施更科学。”傅声雷说。

宁静致远 工作与生活相辅相成或许一般的职业都有明确的工作时间,对傅声雷来说,他的工作时间则不确定。去年春节,他和家人是在广州过的。别人在过节,而他在伏案写专著。

对于他的团队和学生也是同样,傅声雷奉行目标管理法,“科学家没有严格的作息制度,我也不要求我的学生必须在固定时间上班,但是我要求他们要按计划完成所制定的目标。我们定期召开内部会议,检查工作进展,把关数据质量都是必不可少的。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张晨露老师的硕博导师均是傅声雷,提起老师,她面带微笑,“傅老师取得的成就与他严谨的治学态度、超强的执行力密不可分。他笑起来十分具有亲和力,善于发现他人优点,并把优点放大。在工作中,他经常鼓励我们,让我们建立自信,给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傅声雷成就斐然,但却不是一个眼中只有科研的工作狂。他认为,“工作与生活应是相辅相成的,有个良好的平衡关系十分重要。

他热爱生活、崇尚运动,最大的爱好就是踢足球,每周日下午只要不出差,总会去球场踢球。“平时工作十分辛苦,周末就要放松一下,晒晒太阳,交交朋友。适度的放松对科研和工作是很有帮助的,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工作效率自然会提高。”傅声雷说。

日常陪伴傅声雷的还有各种书籍。在平时,傅声雷除了读专业书外,也会陪着妻子和孩子读一些名人传记,使闲暇时光溢满了书香。

采访接近尾声时,我们的视线被傅声雷办公室墙上挂着的《望岳》所吸引,“这是这间办公室原来的主人留下的,但我也很喜欢它。”傅声雷笑着解释。随即,他放下手中的茶杯,起身从书柜里拿出了几幅他弟弟书写的毛笔字小心翼翼地铺在桌面上,冬日下午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投射在泛黄的宣纸上,他指着其中的一幅笑着说道:“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幅了,正想着把它装裱起来。”我们凑上前去看,纸上八个大字行云流水,飘逸自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