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林业专业合作社暨科技园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召开

05.09.2014  13:26

  为了提高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科技园区及林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林农增收致富,推动漯河市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8月27日,漯河市林业和园林局组织召开了漯河市林业专业合作社暨科技园区建设经验交流会。漯河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宋孟欣,副局长张国乾、周红菊,局相关科室、单位负责同志以及各县区林业局长,分管相关业务工作的股长,林业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园区、林下经济基地代表70余人参加会议,张国乾主持会议,宋孟欣做重要讲话。
  前半时,与会人员观摩了各县区林业专业合作社、科技园区以及林下经济建设情况。从观摩情况看,我市林业产业已经由传统一家一户生产结构向多元经济结构、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科技园区、林下经济向规模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越来越强。金利园合作社积极推广应用了一批较为成熟的晚秋黄梨生产管理技术,自2007年建社以来,注册了“金利园”商标,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认证了无公害基地、绿色食品等,抱团闯市场,影响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发展晚秋黄梨,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葡萄种植专业村铁炉村的俊海葡萄种植合作社,通过示范带动,吸引群众入社,规模发展葡萄产业,葡萄年生产销售收入连年增加。熙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建设了1000余亩的种苗培育生产基地,种植有法桐、海棠、栾树等几十种绿化苗木,培育了70多种优良菊花,生产有3个系列13个品种的蝴蝶兰、红掌等中高档花卉。青苑公司采取绿化苗木与油用牡丹的间作套种模式,与河南林科院合作,引进油用牡丹新品种凤丹种植面积近2000亩,为种植户储备牡丹种苗1.8亿株。林业产业已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后半时召开了经验交流会,会议命名了17个市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4个林业科技示范园区。舞阳县林业局、金利园合作社、熙顺园林工程公司等做了典型发言,分享好的做法、成功经验。会议还邀请了亿康工贸公司副总闫松惠女士,介绍了亿康公司概况,提出了企业发展与种植基地对接的问题。
  宋孟欣指出,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科技园区及林下经济,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漯河市林改工作的中心工作,也是推动漯河市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的关键举措和主要抓手,对提升该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是漯河市林业生态建设的现实需要。去年以来,我们先后编制了《漯河林业生态市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和《漯河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年)》,作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林业园林发展的纲领。将着力抓好107国道、京港澳高速、漯舞路三大经济林、种苗花卉产业带,并在10个卫星镇、13个重点镇大力发展经济林、种苗花卉基地。另一方面是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内在要求。无论是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还是建设科技园区、发展林下经济,都是为了发展现代林业产业,中心任务就是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林业产业已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们还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漯河市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带领林农增收致富的本领不断增强。一批集生态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特色林果园区已日趋成熟,逐步形成都市生态林业发展格局。加快培养林农合作组织,建设科技园区、发展林下经济,政策向好、条件成熟,是形势所趋、发展所需。
  宋孟欣要求,要激发更大的干劲,加快发展步伐,突出重点,创新举措,下大力气,动真功夫,从三个方面做好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科技园区及林下经济工作。一要科学规划。市里已经做了规划,下一步,各县区要根据市里的总体规划,结合本地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县区的发展规划,在发展过程中重点围绕107国道、京港澳高速、漯舞路等重要廊道和10个卫星镇、13个重点乡镇,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种苗花卉产业带。要确立主导产业、要注意适度规模、要注重产业配套。二要培育主体。需要培育的主体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林农专业合作社;另一类是以工商资本为主的公司、企业。三要强化服务。漯河市林学会、市林技站等林业技术服务部门,包括各县区林业局,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林业技术。要制定标准化生产规程,高度重视林果产品安全问题,推行果品无公害生产。要提高科研转化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所、林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建立试验、示范推广基地,有针对性的选择课题进行研究,通过产、教、研的联合,吸引高层人才和先进科技向我市林业产业流传,不断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做好成果转化。
  宋孟欣强调,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林农专业合作社、科技园区和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县区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加强与乡镇的协调配合,做好土地流转,通过招商引资、融资等办法,扶持骨干企业和专业大户规模化发展,努力形成以财政扶持为引导、企业和林农自筹为主、金融和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林业投资体系,把林业产业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纳入本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笼子”里。二要强化政策扶持。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政策。各县区要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本县区的激励与扶持政策。不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协调各涉农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帮助解决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另一方面要用足用好政策。除了市里出台的奖励政策外,还要学习好、利用好国家和省里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品牌创建、信贷扶持等政策。同时还要积极抓好项目申报和对上争取工作,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资源、政策,提高我市林业生态建设水平。三要广泛宣传引导。要注意总结基层群众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进行广泛宣传,注意宣传联户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品种新特优方面的典型,不断扩大林农专业合作社、科技园区、林下经济基地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林业产业发展壮声势、造氛围,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林业行业典型,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吸引更多的群众和“能人”参与林业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