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大农业”带动大发展

25.03.2015  11:02

      提起漯河,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食品产业。而提起漯河的食品产业,就不能不说一说漯河的农业发展。在漯河,农业和工业通过食品这座桥梁,有机融为一体。       地处传统平原农区的漯河,之所以能成为首家中国食品名城,最值得总结的一点,就是始终高度重视做好农业这篇大文章,按照“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工作思路,坚持走好以农兴工、以工促农、工农联动发展的路子。       融合篇: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对于漯河这个一无资源禀赋、二无明显的产业基础的传统平原农业城市来说,靠什么?这是改革开放之初摆在漯河人面前的首要任务。       漯河人的选择是,靠手里的农业资源,靠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临颍县南街村就举起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大旗,依靠当地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时至今日,南街村品牌旗下的面粉系列、方便面系列、调味品系列、饮料系列、啤酒系列、白酒系列、湿面系列、麦恩休闲食品系列仍然畅销不衰,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几乎是与此同时,漯河人乃至整个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双汇集团,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肉联厂艰难起步,历经30年的风霜洗礼,成长为生产基地遍布欧、美、亚三洲,生猪养殖业、屠宰业、肉制品深加工业均排名全球第一的庞大商业帝国。       正是在南街村和双汇集团带动下,漯河人看到了希望和出路。       沿着他们的脚步,漯河的本土食品加工业蓬勃发展,北徐、龙云、澳的利、三剑客、卫龙、喜盈盈、小帅才,一个个本土知名食品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河。       进入新世纪,漯河因为远近闻名的食品产业被誉为国人的“厨房”,也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食品知名品牌来漯投资兴业。如今的漯河,吸引了可口可乐、美国嘉吉、台湾统一等一批境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入驻,美国杜邦、中粮集团等1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漯河建有生产基地。漯河,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食品名城。       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又反过来为漯河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多年来,漯河坚持以工业思路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双汇产业化培育工程、都市生态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工程,着力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如今的漯河,已培育形成21个全循环、全链条、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其中双汇肉制品产业化集群等被认定为省级产业化集群,临颍县联泰休闲食品产业化集群等被认定为全省示范性集     群,拥有各类龙头企业467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37家、市级117家。全市年加工转化粮食600万吨,产销鲜肉及肉制品200万吨,加工休闲食品100万吨。       生产篇:统筹粮食生产和特色种植、养殖业,守好国家“粮袋子”,鼓起群众“钱袋子”       “粮食怎么保?”、“钱从哪里来?”是农业发展面临的两大突出性难题。       为统筹解决这两大难题,我市坚持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特色经营,不断提升土地生产效益,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把稳定粮食生产放在首要位置,紧紧围绕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108.7万亩的高标准粮田,所建成的“百千万”方内,井、渠、路、电、林、机配套率为100%。其中,舞阳泥河洼16万亩方成为全省样板工程,郾城西大坡和临颍颍西30万亩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4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74.87万吨,超过省定目标9.1万吨,实现了“十一连增”。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漯河市还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在推动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同时,真正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畜牧业方面,漯河市大力推行双汇产业化工程、生态牧业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生态规模养殖场54家。全市5个县区均被确定为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生猪规模饲养比重达90%以上,生猪出栏385万头,同比增长5.6%。漯河被确定为全省生态循环畜牧业试验示范市、畜牧业发展先进市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先进市。       在林业发展方面,围绕兴林富民、建设民生林业主题,我市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经济林产业。目前,全市已培育葡萄、晚秋黄梨等林果基地3.58万亩,绿化苗木等产业基地4.43万亩。       临颍县绿汇葡萄、景灏花木,舞阳县孟寨玫瑰,郾城区美锦林果,西城区沙澧春天生态园等一批特色林果园区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蔬菜种植方面,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意见,把蔬菜产业发展纳入市长“菜篮子”工程重点扶持。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国家认证的绿色、有机蔬菜基地面积达7.1万多亩,年蔬菜总产量达到218.2万吨,总产值达到37.3亿元。其中,临颍县30万亩小辣椒生产基地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小辣椒生产基地。       经营篇:土地有序流转向种粮大户集中       农业的发展需要规模经营,规模化、产业化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出路所在。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向规模集中、向种粮大户集中,在漯河,正在变为生动的实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多年来,漯河市坚持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力扶持培育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467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365家,会员总数8.3万人,带动农户20余万户;家庭农场发展到367家,经营土地面积8.5万亩;全市100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大户1536户,经营面积43.2万亩。       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       2011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对规模经营土地的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农机购置等方面给予奖补,充分调动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全市5个县区已全部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43个农业乡镇全部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实现了县、乡全覆盖,85%的村建立了服务点,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22.1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52.9%,流转比例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