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02.11.2015  10:40

      记者从10月22日召开的全市稳增长扩投入保目标决战会议上获悉,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项目建设作为主要抓手,把狠抓落实贯彻各项工作始终,强力推进六项重大攻坚任务,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查三保”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主要指标持续回升。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20.6亿元,增长8.5%,居全省第十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居全省第五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7亿元,增长11.7%,居全省第四位;税收38.6亿元,增长11.1%,居全省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5亿元,增长13.3%,居全省第二位。9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80.9亿元,较年初增长14.1%,居全省第五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84.5亿元,增长9.3%,高于第二产业增速0.3个百分点,这是我市1991年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170亿元,增长4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6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税收33.3亿元,增长23.4%,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市新兴产业也在前三季度得到较快发展,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27.9%,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34.5%;电子商务总交易额28.6亿元,带动线下交易171.8亿元,是去年全年交易额的两倍,东兴电商园被评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今年,我市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前三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境外资金5.8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58.6亿元,增长8.2%;进出口总值5.9亿美元,增长20%,居全省第四位。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155个市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7.4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77.2%;筛选了61个重大项目,集中攻坚,强力推进。产业集聚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市有四个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总量进入全省前60位,主导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郑州银行、民生银行入驻我市,市里设立了企业信贷周转基金、锦程生物医药创投基金、食品产业发展基金,15亿元私募票据、市城投10亿元中期票据和双汇10亿元中期票据获准发行。双建管桩、利通液压、曙光汇知康、漯效王生物科技四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       农业形势持续向好。夏粮总产、单产再创历史新高,秋粮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有望实现“十二连增”。高标准粮田建设、生态畜牧养殖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城建力度持续加大。五大节点、八大街区加快推进,十大城建工程和十项惠民工程进展顺利,特别是备受市民关注的黄山路、汉江路贯通工程,解放路沙河桥北引桥建设工程的拆迁工作全部完成。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难中求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进一步完善。“两城同创”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复核。       民生质量持续提高。前三季度,全市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7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4%。省定十项民生工程和市定15件民生实事整体进展顺利。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信访形势持续平稳,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