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临颍:集聚区聚起发展动力

19.04.2016  12:14

    “我们仅仅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有税收超百万企业57家、超千万企业10家、超3亿元企业1家,使5万多人在家门口就业。这么强的带动能力,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产业集聚区的信心。”临颍县委书记陈红阳说。       2015年,临颍县生产总值完成245亿元,年均增长1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537亿元,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财政总收入达到15.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4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9倍、3.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0元,分别是2010年的1.7倍、1.9倍。       外引内育       增强发展动力       临颍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韩俊民说:“现在集聚区内有上好佳、亲亲、盼盼等全国知名食品企业60多家,中国驰名商标15个,省级著名商标33个;食品企业所需的原料配料、检测研发、生产包装、电商物流,不出园区全能实现。”       怀着“既然干了,就要干好”这样朴素的念头,临颍县提出“倾全县之力打造产业集聚区”,产城一体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功能集合构建步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综合服务中心、供热设施等同步到位,教育、卫生、金融、餐饮、娱乐等迅速配套,人力资源平台、投融资平台、土地交易平台、食品安全平台从无到有、日趋完善。       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该县把食品产业确定为产业集聚区的特色主导产业,并围绕这一产业向闽东南、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出击,寻求来内地投资兴业的客商。大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基地招商,临颍县想尽办法推介自己,并筛选出规模大和具有产业代表性、财税贡献率大的县内企业入驻集聚区。       名企、名牌荟萃的产业集聚区为临颍发展集聚了磅礴动力。目前,临颍县食品产业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突破70%,烘焙、果冻、糖果、膨化、蛋白饮料5类产品,日产量居全国第一,被中食协命名为“中国休闲食品产业基地”。       转型升级       壮大县域实力       临颍县产业集聚区连续四年获全省“十快”、“十先”产业集聚区称号。县长王继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围绕“争先晋位升二星、力争迈入二十强”目标,着力打造全省配套功能最完善的产业集聚区。       该县结合全市“六大攻坚任务”,实施“百企升级”工程,发改、财政、科技、农业等部门政策性项目资源全部整合,重点支持骨干企业扩规升级,并在建设用地,环境节能容量,煤、电、油、气、运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帮助企业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在市场开发、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团队组建等方面加大力度;鼓励企业强化主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并在品牌打造、产品研发等方面全力扶持,促进企业规模扩张和品牌扩张。       建设国家级质检研发中心和全省唯一的膨化食品检验中心,与中国农大、江南大学等十多所知名院校合作,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引进院士2名、千人计划专家4名,全力推动食品产业向功能化、营养化、高端化发展。       一组强有力的“组合拳”很快起效。联泰食品建成了河南省烘焙米面食品防腐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大恒源建成了河南省天然色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南省天然色素研发院士工作站;盼盼、亲亲依托总部研发和技术优势,及时引进新工艺,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全县培育出盼盼法式小面包、梅尼耶糕点、亲亲果冻、巧巧虾条、养元六个核桃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一定知名度、占有较高市场份额的行业首创产品,这部分产品打入市场后,备受社会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企业培育也带来了丰硕的回报。2015年,全县工业税收达到6.2亿元,占总税收的近50%;带动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六年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实现了县域经济大提升、综合实力大增强。       凸显生态 提升城市魅力       “以前这里是个大荒坑,荒草、臭水、蚊蝇哼;现在是个大花园,都到这里来休闲。”在临颍县产业集聚区湿地公园旁居住的张大爷高兴地说。       “产业绿色、生态优先”是临颍县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理念。该县围绕“森林临颍”建设,按照“一路一树一景”标准,建成绿色生态长廊130公里、绿地120万平方米。围绕“水城临颍”建设,依托区内黄龙渠、五里河改造和窑坑洼地整治,建成“三横两纵六湖一湿地”生态水系,荷塘、梅苑、桃花潭三处休闲观光区和千亩黄龙湿地公园投入使用,构筑了“天蓝、水清、城绿、景美”的生态宜居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利用原有大面积连片窑坑废弃地,借南水北调蓄水调节池,高起点规划建设总用地2500亩的黄龙湿地保护区,集蓄水、生态、景观、休闲、文化于一体,包括西部安置区、中部黄龙湿地公园、东部生态屏障区和南部的黄龙河四部分。自2014年以来,该县已累计整治土地1600多亩,挖运土方110多万方,800亩湿地景观已经成形,绿化和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到位,成为变废旧窑坑为生态景观的典范,办成了临颍谋划多年的民生实事。       创新机制 激发干部活力       企业动动嘴,干部来跑腿。临颍县探索开展“企情夜市”,为企业提供领办、代办等“保姆式”服务,开展“发展环境逐项行”、“涉企股室大评议”等活动,督促各级、各部门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营造出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该县认真落实干部“三联四包”制度,县级干部分别在各重点工作指挥部担任指挥长、副指挥长,承担代理项目、服务企业等任务,在一线攻坚中做给干部看、带着干部干,手把手指导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各类难题,把广大干部的干劲凝聚到一心一意干工作上来。       该县实行重点项目认领主办制,树立在基层工作和急难险重工作一线选人用人的导向,着力在重点工作中锻炼干部、发现干部、使用干部。每年选定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项目,由相关单位及科级干部主动认领、主办攻坚,全县先后有191名干部主动到重点工作一线挂职锻炼。       如今,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128家,培育了一个链条完善、名企荟萃、产值近300亿元的食品产业集群,并成功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项指标已达到二星产业集聚区标准。       目前,临颍县又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部建设了5平方公里装备制造产业园,已引进富士康建泰、中超电缆等知名企业27家,形成了新的百亿产业支撑;紧临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建设了5平方公里现代物流产业园,着力打造小辣椒农副产品百亿电商物流产业;紧临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建设了9.9平方公里现代家居园区,已形成百亿产业规模,并于今年3月升格为省级产业集聚区。       临颍县委书记陈红阳满怀信心地说:“现在我们在做产业大提升、项目大提升、生态大提升、服务大提升四个工程,通过这几个大提升工程,一定会集聚更多的发展力量,推动临颍一直走在全市前列,早日迈进全省第一方阵。”王胜辉 张 晓 张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