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麻城实现跨越式发展

27.05.2015  12:34

      湖北省麻城市地处革命老区大别山中段南麓,是湖北有名的贫困市。近年来,该市市委、市政府切实转变作风,抢抓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激活市场力量,促进了麻城经济跨越式发展。这是日前中国工业报记者在采访该市市委书记杨遥时所获悉的。

      麻城为何能“从糠箩里跳进米箩里”?

      杨遥说,县域经济竞争,比的是能力,拼的是作风。所以,在换届之初,麻城市将2012年定为“效能麻城建设年”,持续开展“强责任、转作风”活动,出台效能建设“四个禁止”、公务接待“四个严禁”和“六个一律通报批评”、“六个一律免职”等刚性规定,同时靠优待激励干部上好“作风大学”,用担当示范引领干部上好“作风大学”,全市干部作风大变,“想干事”、“多干事”、“干实事”蔚然成风。

      优化发展环境

      为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全市建成了覆盖所有审批部门和政府性中介机构的“政务超市”,抽调专人组建“马上办”,打通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大力精简审批事项,降低收费标准,审批时效提高50%以上,审批收费和中介服务收费减少30%以上。麻城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立了工业主攻“五大集群”、特色农业和旅游业重点打造“五朵金花”、商贸物流重点建设“五大市场”以及打造“大别花乡、孝善麻城”城市品牌的工作重点,将没有环境容量和比较优势的医药化工从主导产业中剔除,将产业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汽配冶金和新型石材产业摆在工业强市的重中之重。

      目前,汽配行业共有规模企业64家,年产值127亿元。中部石材循环产业园按照“产城一体”思路和全链条模式,由福建客商、中国民生银行石材事业部与地方政府联手打造,目前已开发建设6平方公里,建成规模企业56家,有望在5~8年内建成产值过700亿元、承接就业10万人的“中国石材第四极”。

      破解发展难题

      为了解决融资难、征地难和拆迁难等县域经济发展中绕不开的难题,该市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和审计评估,将优质经营性资产整体打包注入到城投、旅投、园投、镇投“四大投融资平台”,资产总规模超过70亿元,年融资能力突破30亿元,并有力带动了市场投资。

      近年来,每年城建、园区和旅游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探索开发权拍卖模式,融资12亿元建设麻城孝感乡文化产业园,吸引全国260多个市县学习考察。为破解土地空间瓶颈,持续推进城市规划区违法用地、违规建房、违法交易“三违”整治,在全省率先开展土地增减挂钩和低丘缓坡地整理试点,新增耕地2.7万亩,依法使用土地1.7万亩。2013年,开展“千人上阵、百日会战”征迁大行动,100天时间完成征地2.75万亩,拆迁房屋72万平方米,实现了和谐拆迁。

      创新工作机制

      围绕“打造创新试验的先导区”的定位,麻城用好试验权,大力推进工作创新,努力增创发展优势。首先是构建规范有序的项目决策机制。建立“四看两审”招商项目评审决策机制,即看国家产业指导目录、看企业生产装备水平、看税收就业贡献度、看工业“三废”解决方案,项目由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评审,合同由法制办和法律顾问联审,重大项目的“一事一议”报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集体审定,保证了项目质量,避免了决策失误。其次是构建“四不像式”的项目推进机制。围绕园区开发、城市建设、旅游发展、新城打造等,将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编入“五大指挥部”,对指挥部集体授予项目开发权、资金调配权、干部培养推荐权,每个板块组建一个投融资公司,引进培育一批市场主体,做到“权责一致、四家一体”,形成了强大合力。再其次是构建“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承担重大项目建设任务的“五大指挥部”实行一月一次会议督办、一季一次拉练检查、半年一考评、年终结总账,每次拉练检查现场打分排序,兑现工作奖金。对乡镇实行分类考核,对市直部门实行绩效考核,对村(社区)干部实行“三考一定”(经济发展考核、社会进步考查、群众口碑考评,确定奖惩标准),为“能者上、平者让

      、庸者下”提供依据。通过以上措施,点燃了干部干事激情,促进了项目建设,加快了经济发展。